•  
网站首页>2021年第54期
Ljzk list 001

关于我省积极开展对俄人文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1-12-15 来源: 作者: Ljzk list 020

【摘要】省重点培育智库—黑龙江省双创智库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童丹副教授指出,加快构建我省对俄全面合作的人文交流新布局、新机制,做好中俄两国民心相通工作,应依托我省特色教育资源,搭建对俄教育交流合作新平台;持续优化人文交流合作环境, 系统化搭建对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人文合作新布局;强化监管力度,建立长效运行保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民参与的中俄人文交流新局面。

近年来我省和俄罗斯之间经济贸易合作较快发展,对俄文化交流呈现品牌化、机制化趋势,但做好中俄两国民心相通工作,还需加快构建适合我省省情、促进对俄全面合作的人文交流新机制,积极搭建新平台,谋划新布局。

一、充分挖掘发挥我省对俄人文交流合作得天独厚优势

我省对俄交流合作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已获准对外开放国家一类口岸 25 个,其中 15 个为中俄两国政府确认的边境口岸,随着“三桥一岛”的陆续开通,我省与俄罗斯的互联互通将更加顺畅便捷,对俄合作优势更加亮眼。另外,我省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上世纪前半叶在黑龙江省居住的犹太裔俄罗斯人达 20 万人,1917 年哈尔滨的俄国移民占到四成,这些人的后裔有着浓厚的黑龙江情结。俄罗斯的建筑、服装、饮食、语言等文化元素在我省尤其是哈尔滨市随处可见,这些得天独厚优势为中俄人文交流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应充分利用传统的人文积淀,夯实基础,完善机制, 整合已有的对俄人文交流资源要素,发挥各地市独特优势,活跃人文交流,实现中俄“民相亲”,助推其他领域交流与合作。

二、依托我省特色教育资源,搭建对俄教育交流合作新平台

一是打造联合办学品牌和增长点。在西方势力打压下,要积极挖掘我省对俄教育合作传统优势,不断开拓与俄罗斯高校联合办学项目,扩大办学规模,提升联合办学的层次和水平。俄罗斯教育体系完善,学科设置富有特色,教育资源丰富,我省在工业、农业、林业、医学等领域也有一批富有特色的院校和学科,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布局,在俄罗斯寻求高层次的合作伙伴,提升我省现代教育的竞争力。

二是打造中俄高校联合办学示范点。要发挥品牌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以哈工大、黑大等对俄合作底蕴深厚的高校为创新骨干,形成对俄教育交流产业群。哈工大与俄罗斯工科排名第一的高校进行了10多年“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专业联合培养,成效显著,学校以此为基础建成了中俄联合校园项目,部分专业已经完成招生,进入实施阶段。应增强这些大项目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激发我省对俄教育交流新动能,推动形成我省对俄教育合作的立体新格局。

三是完善我省对俄教育交流人才智力保障体系。通过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同时,保持和发扬我省在俄语教学上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精通俄语、熟悉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自然人文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完善多层次中俄教育交流合作沟通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各类教育联盟,为我省对俄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经验互学、资源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平台,增进各高校间优势互补和务实合作。

五是增加互派留学生数量。除了派遣高等院校的留学生,还要关注职业院校留学生派出。俄罗斯职业教育体系完备,有初等、中等、高等几级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鼓励学生到俄罗斯职业学校学习,也可采用由企业委托培养形式送出去留学,学成后到委托企业就业,为企业提供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三、持续优化人文交流合作环境,系统化搭建对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人文合作新布局

一是积极创新对俄文化交流品牌。甄选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构建常态化文化交流机制;组织单位通过适当形式对大众开展知识普及工作,提高群众对异域文化认知和审美水平。

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俄罗斯民众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俄罗斯民众具有休假的历史传统,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形式向邻近地区介绍我省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有计划地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打造旅游品牌,提供高质量、走心暖心旅游服务,厚植俄罗斯人民的中国情结。

三是拓宽卫生医疗领域的交流合作布局。卫生医疗机构应创造条件与俄罗斯对口单位进行联系,开展参访学习、学术交流活动,也可互派进修医生实地考察, 学习对方的医疗技术和卫生管理经验。疫情下可以与俄罗斯对口单位进行直播连线、在线问诊,特别是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因季节原因产生的地方病,积极推广中医治疗方案和技术,加强互鉴互学, 同时积极交流防疫经验。

四是创新体育领域的立体合作渠道。进一步丰富完善体育交流合作的层次和形式,冰雪运动是我省和俄罗斯人民的体育长项,这方面的交流大有文章可做。除了对口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还可以在训练培养体育人才方面开展合作。

五是强化青少年联谊力度和广度。举办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中小学开展对口合作和参访活动,让两国青少年广泛接触,互相学习, 增进友谊,从小种下友好相处、互帮互学的种子。

四、强化监管力度,建立长效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人文交流长期规划。做好统筹协调、广泛动员,形成长期化、制度化的精心安排,避免出现时冷时热的“碎片化”现象。每年制订一个可行的行动规划,定出项目,提出目标、要求和施行办法,按规划逐项落实。

二是创新形式注重实效。一方面充分调动各地方、各级组织、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增强人文交流的普及性、延续性和群众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基层单位积极性,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文艺团体积极参与中俄人文交流活动,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三是充分发挥群团作用。工、青、妇、友协、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各行业协会,各类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都应在中俄人文交流中找到自身的位置,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全民参与的中俄人文交流活动新局面。

2021 年第 54 期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