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2021年第33期
Ljzk list 001

关于加快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促进我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1-07-01 来源: 作者: Ljzk list 020

一、我省资源型城市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绩效管理思维需要加强。绩效考评目的是管理,而非考核,考核思维注重对优劣等级的划分,管理思维注重对战略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同时,考核思维是“点式”的,是对绩效管理周期期末考核成绩的追求,管理思维是“线式”的,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目前,我省资源型城市绩效管理思维稍显不足,绩效全周期模式尚未搭建完整。

二是绩效信息收集尚有局限。

目前,我省资源型城市绩效考评内容主要集中在定量考核、定性考核和社会评价三方面。其中,定量考核信息来源于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定性考核来源于考核评价工作组;社会评价来源于党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在实际操作中,统计局提供的一些数据会有滞后性,工作组和各界代表尚有一些未接触到转型的实际行动,使得感受信息缺乏准确性。

三是绩效核心指标重点不够突出。

资源型城市绩效指标设计上,以我省目前情况来看,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绩效指标设计不全面、不细化情况。例如,经济发展指标中仅有主导资源产业总产值占比、第三产业增加值等五项指标,经济结构指标与经济发展能力指标基本缺失,需要补齐、完善。

四是民生绩效指标设置不够全面。

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民生福祉改善等社会问题尤为突出,我省目前的绩效考评集中于居民生活水平指标上,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也包括一部分社会保障能力指标,但是不够全面,并且缺少社会进步的考评指标,需要设置添加。

五是创新能力绩效指标严重缺失。

我省资源型城市转型最大推动力就是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这方面的绩效指标除研发投入强度指标外,没有其他。因此,在绩效体系构建上,应增设这方面的一级指标。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绩效全周期管理模式推动思维转型

推动思维转型需要建立绩效全周期管理模式,即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部分做到环节完整,执行有力。一是绩效计划要站位高远,具有战略性。绩效计划要有长期、中期、短期的差别,制定上要细分为五年以上远期规划、两至四年中期规划、一年短期规划,还要有整体规划、部门规划、项目规划等范围区分。二是绩效沟通要突破壁垒,具有及时性。针对绩效信息,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要及时有效沟通,做到沟通常态化、对接日常化,以便对绩效实施达成有效共识。三是绩效考核要科学严谨,具有导向性。绩效考核项目选择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标准设置应力求边际效应最大化,考核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用严谨的流程作保障。四是绩效反馈要概括细致,具有反思性。绩效反馈要对已发生的绩效信息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未来绩效行为要进行衡量和改进,形成一个详实的联合改进规划后,再进入下一个绩效周期循环。

(二)拓宽绩效数据收集渠道推动信息转型一是利用“大智移云”时代风口,加快绩效考评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在“大智移云”时代,绩效数据的生成是绩效行为的伴生物,数据与行为同时产生,这就避免了数据滞后的不利影响。另外,大数据先进的分析技术非传统数据分析技术所能比拟,这也使绩效改进的能力更为强大。因此,绩效考评要借力时代背景,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二是创新统计模型和方法,使绩效数据更加合理有效。例如,可以利用 Python 等新技术爬取数据,经统计分析后间接得出指标结果;建立统计信息云系统,系统中的统计要素应突显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标,由统计部门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三是推动数据开放,加大公众参与度。数字化政府推进以后,海量数据只有充分开放才能发挥效能,公众参与度增强就是其中之一,让公众感受到政府职能部门对城市转型做出的努力与实践,绩效信息才能更为符合实际。

(三)细化核心绩效指标推动经济转型

一是完善经济发展指标。增加人均社会总投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储蓄额、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及重点项目实施等细节指标。二是增加经济结构指标。包括三次产业结构比、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贡献率、霍夫曼系数、非资源产业财政收入占比等。三是增加经济发展能力指标。包括财政自给率、接替产业 GDP 占比、企业利润率、吸引外资金额、经济景气指数、交通通达指数等。

(四)增添民生福祉绩效要素推动社会转型

一是居民生活水平指标继续完善。增加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二是增加社会保障能力指标。包括就业培训、安置房投入、城镇失业登记率等。三是创建社会进步指标。包括城镇化率、城市安全指数、基尼系数等。

(五)设立创新能力绩效指标推动创新转型

构建创新政策、创新结构、创新潜力和创新产业化四个维度的指标。一是创新政策指标,包括创新激励政策占比、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二是创新结构指标,包括万人科技人员数、工商登记创新企业数、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三是创新潜力指标,包括人均专利授权数、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以及创新平台数。四是创新产业化指标,包括技术创新贡献率和新兴产业 GDP 占比等。

2021 年第 33 期(总第 166 期)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