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智库研究
Ljzk list 001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时间:2023-12-15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Ljzk list 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坚定不移地推广好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对于地方的认同是基于地方所具有的个性或独特性。它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发展特色,具有一定的辨识度。这也意味着,地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性赋予了地方独特的地域特色,人们对于地方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识活动,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我国疆土辽阔、民族众多,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璀璨文化汇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国家通用语言”就成为交流与融合最好的桥梁与纽带。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认同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先秦雅言—秦汉通语—隋唐汉音—宋元雅音—明清官话—20世纪初国语运动,国家通用语言的演变从未停歇。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19世纪末,族裔和语言才成为公认的界定民族的重要标准,甚至主导因素”“根据语言民族主义的古典模式,通常都是有一种族群方言被发展成全方位的标准化民族书写语言,然后这种民族语言又顺势变成官定语言”。语言文字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社会性、全局性和全民性特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的基本语言政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事业,是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任务。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文化认同等方面作用突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提出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释了国家通用语言对于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对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在此背景下以媒体展演的形式出现了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媒体展演的形式将我国诗词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传播开来,激发受众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是以学校、社会为展演场景,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诵读的展演不仅丰富了学校师生文化氛围,还激发了师生以及社会人员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为培养一批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的爱国好青年提供了历练平台。“虚拟场景”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的成立,丰富了当代青年学习、研究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新形式,为当代青年通过语言感受中华文化提供了学习进步的新路径。

建构语言场域夯实文化认同

社会生活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场域,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生活化是凝聚人民文化认同的桥梁基石。

国家通用语言来自人民,国家通用语言的发展目的是为造福人民。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为了服务人民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民是语言文字创造、使用、发展的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然而,国家通用语言能否真正推行开来,能否真正实现文化认同以及能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共同价值准则,发挥其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生活化。

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生活化,就是将国家通用语言应用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习惯之中,通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方面,将国家通用语言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中去。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生活化”,有助于增强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将书同文、语同音真正实践应用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才能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发展目的,才能更好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泛凝聚共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家通用语言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家通用语言由于被赋予了官方性特征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有助于消除跨区域的语言沟通交流障碍,提高沟通效率,也能确保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指出,“无论何处的民族情感形成过程,都会有一些文化要素作为最重要的实证基础,其中首先出现的就是一种共同语言”。一般来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活条件较差,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如果无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通常也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难以外出务工经商,难以解决贫困、落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提高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脱贫致富能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创建共有信仰凝聚文化认同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一个共同体有多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文化认同。因此,文化认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文化认同也是一种集体的概念。安东尼·D·史密斯在《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中认为,对于集体文化认同来说,共享的记忆和共同的命运感一样,对其生存非常重要。集体记忆内容的再现需要借助某种形式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与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种集体记忆的建构,从而也就建构了人民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国家认同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由文化认同发展到民族认同,最后实现国家认同。在实现文化认同的过程中,语言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语言认同就是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

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一诗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让我们意识到国家通用语言也可以被视作一种记忆。它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民族在长时间的生活和交流中形成的规范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通过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它也具有丰富的情感价值。国家通用语言连接着家乡的记忆和家国的传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可以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的共鸣,特别是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在海外听到由国家通用语言构成的一句话、一首歌、一串童谣,都会深深触碰他们内心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国家通用语言是维系家乡文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

此外,创建共有信仰,建构集体记忆还可以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我们要增强理论自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夯实国际地位,使国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单位分别为: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