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不仅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她更以“全国最强地级市”的称号,借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方向迈进。2021年1月12日,苏州召开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重筑苏州人民的精神家园,重现文化高地的灿烂辉煌的宏伟发展蓝图。《“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苏州市的“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一批丰硕的成果。但是细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结构上看,“历史研究”强势而“理论研究”羸弱。苏州在江南文化学术构建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很强的文献整理与历史研究水平。《苏州通史》的出版、《苏州全书》的编纂都是有力的证明。但对于江南文化研究来说,在开展具体的历史研究之前,首先要建构一个基础性的“文化理论”,这种“基础理论研究”直接影响历史研究”的“结论是否可靠”以及有何当代价值”。
其次,从学科上看,“单体研究”热闹而“整体研究”冷落。当下的江南文化与城市研究主要依托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地理学等相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并划分出江南文学、江南诗歌、江南绘画、江南舞蹈、江南音乐、江南戏曲、江南民俗、江南工艺、江南科技、江南经济、江南城市、江南乡村、江南社会、江南水利等各个研究领域,一直以来人们也习惯于把这种“单体研究”等同于“整体研究”,或者是认为把它们汇编在一起就完成了所谓的江南文化研究”。
再次,从内容上看,“实用研究”过剩而“人文研究”短缺。出于满足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下各种应用型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类成果备受青睐,几乎每个地方政府都组织出版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相关高校、科技机构和社会智库的咨询、策划研究更是不计其数。人文研究没有积淀,经不起时间检验,没有长期积累和调研。
再创江南文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充分提炼总结江南文化的价值观念,打造融会贯通的“新江南文化”品牌,提高政府建设江南文化的执行力。近年来,江苏与浙江在促进江南文化发展上下的功夫都不少,也取得了相对比较好的成绩,但各自仍存在一些待改进之处。对此,建议理清思路、明确观念,从国家战略层面理解江南文化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江南文化共有的“经世致用”“富而好礼”“敢为人先”等价值观念进行研究提炼总结,形成一批具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并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学习平台和传播方式,对干部群众进行“江南文化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政府部门江南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同时,也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内部合作协调创造良好的主体条件。
其次,认真梳理苏州的江南文化资源,构建江南文化资源数据库,牵头建立长三角江南文化联盟,厘清家底,深化研究。文化资源是指作为人类精神生产与文化实践对象的生产资料,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三类。苏州作为具有253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江南文化资源丰厚,文化类型多样。苏州的江南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江南都市文化资源(包括建筑和人文风尚)、江南园林和戏曲文化资源(园林及昆曲等诗性艺术样式)、江南运河文化资源、江南古镇文化资源、江南饮食文化资源、江南农桑文化资源、江南工业文化资源等。这些文化资源是苏州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中可资借鉴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江南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面对千头万绪的研究对象,不能自乱阵脚,随性一抓,而是要有全局观念,首先厘清家底,认真梳理苏州的江南文化资源品类。在互联网和5G技术发达的今天,建议组织专门队伍,构建江南文化资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既有助于厘清家底,还有助于从全局认识苏州江南文化资源的总体格局,以便取长补短,襄助理论阐释和研究。
最后,充分认识江南文化“诗性审美”的价值,对标知名城市,引领苏州建设更高品质的文明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当前社会,提升软实力已成为应对全球化“高阶竞争”的需要,是一项“领先战略”。2021年6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审议通过,明确了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指导思想。2021年9月24日召开的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围绕‘在率先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城市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勾勒出全面提升苏州城市软实力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因此,目前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苏州需要做的是加快制定一些方案,作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的有益补充和提升,以“城市软实力”引领苏州建设更高品质的城市文明。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