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智库研究
Ljzk list 001

从“姑苏”得名看南方古地名溯源

时间:2023-11-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Ljzk list 020

苏州之前有“姑苏、吴州”等名称,姑苏或作“姑胥、姑余”,自唐代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诗广为流传后,“姑苏”便久负盛名。“姑苏”得名的由来,也就成为历代学人探寻的热点问题。与中原地名不同的是,南方古地名的溯源需要与原有的底层语言相关联。也就是说,要解释“姑苏”名源,当从古吴语的底层语言说起。下面以“姑苏”为例,谈谈南方古地名的探源问题。

解释要符合历史事实。如“姑苏”源于舜臣“胥”说。作为地域名,“故胥”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论边》之“范蠡收责(债)于故胥”;又《越绝书》《吴越春秋》作台名,写作“姑胥”。清代张霞房的红兰逸乘》解释说“盖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故胥,后世转音为姑苏”。从文献材料上看,说“姑苏”源于“故胥”的仅此一见。姑苏”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战国前期,如《国语》“(范蠡)至于姑苏之宫,不伤越民,遂灭吴”。西汉《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曰:上姑苏,望五湖。”有学者根据《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之“胥门巢”推断“故胥”或姑胥”要早于“姑苏”用名。东汉文献中的“故胥、姑胥”源自何处,尚不得考。根据《史记·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又《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可见,伍子胥死后,吴遭越难,吴人从上至下都表达了对伍子胥的纪念,便以其名作地名,于是“胥山”“胥江”等应运而生。可见,姑苏台当由“胥山”而得名,而非舜臣之说。

解释要突破汉字汉语思维。从《说苑》中的“越人歌”和《越绝书》之“勾践《维甲令》”等少量文献研究看,春秋以前江浙沪一带主要讲的是古越语,而古越语与壮侗语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实际上,这些材料保留的并不多,除了上述文献,还有地名、人名等专有名称材料。南方古地名多用音近的汉字记录,所以“姑苏”写作“姑胥”,“蒲胥”写作“蒲疏”。“苏”“胥”的上古音只是元音长短的不同,“胥”“疏”也只是声母不同,分别是心母和审二母。有学者根据现代壮侗语“大名冠小名”的格式,认为“姑苏”的汉文语序应当是“苏姑”,“姑”是“岵”的借字,义为“山”;还有学者认为“姑”与“朱、诸”相通,义为“官”;“苏”与“余”通,因为“朱余”在古越语中对应“官盐”,按汉语语序就是“盐官”了,以此解释“姑苏”也是“盐官”。我们发现古越语中地名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名冠小名”格式,如“夫椒”,“夫”对应了壮语的“岜”,上古音都是帮母鱼部,在壮语、布依语中都是“山石”的意思;另一种是齐头式地名,都是“词头+词根”,“姑苏”当属于这一类。把“姑”当作“岵”这便是立足于汉字汉语的思维。且不说立论是否正确,单就“姑”从古得声而言,很难解释为“山”。据方国瑜的研究,汉语从“古”得声的字都表示消极意义:清人陈立从《说文》中列出近30个从古声字,多是贬义;谭嗣同《仁学篇》也提到“于文从古,绝非佳义”。《诗经·陟岵》“陟彼岵兮”,毛传:“山无草木曰岵。”段玉裁:“岵之言瓠落也。”《庄子·逍遥游》:“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瓠落,即空旷无物的样子。因此,用“岵”解释“姑”,与苏州“山多草木”的地貌实情并不相符。

解释要合源语言。既然江浙一带的地名音义可以与壮侗语建立对应关系,解释它们的来源就一定要与源语言相合。用于地名的“姑”,除“姑苏”之外,古代还有姑蔑、姑灌、姑媱、姑射、姑逢等。类似的古地名还有:句章、句容;於越、於潜、乌程、乌伤;无锡等。以上姑、句都是见母,鱼侯部相通;於/于、乌、无,都是鱼部,影、余母相通。将这些成分定为地名词头,合乎源语言的构词特征,是可信的。

关于“苏”的语源问题,学者们多认为暂不可解,其实可以通过与壮侗语比较得到一些尝试性解释。“姑苏”之所以能够取代“句吴”,一定有某种语义上的联系。上文说过“姑、句”语音相近,功能相当。“苏”和“吴”在语音上也有关联,上古分别是心母鱼部和疑母鱼部,古音相似。我们认为,这个音对应的是壮侗语各语言中表示[水]的词:侗语、水语、毛难、临高、傣西读作[nam];状语、布依语、傣德语只是声母发生了细微变化;仫佬语主要元音变成了央元音,黎语主要元音变成了后半高圆唇元音。而对应的汉语记音字“苏、吴”的鼻音尾都脱落了,从而用长元音得到补偿,这种变化符合音理。吴地自古就是江南水乡,古越语“吴、苏”的语义与[水]相关,正与本地区的地理风貌相契合。从“句吴”在春秋王器的用字看,“工█”“攻敔”“攻吴”,都与“苏”有语音上的联系,“吴”字始见于夫差的《大差剑》,当是迁都姑苏以后的用字。

从“姑苏”溯源可看出,研究南方古地名需要结合多方面考查,尤其需要从地名源语言出发,突破汉字汉语的局限。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