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智库研究
Ljzk list 001

完善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时间:2023-11-0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Ljzk list 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并将“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促进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的制度手段。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型灵活就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新业态灵活的用工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用工方式,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但由于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劳动权益保障难的问题日渐突出。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

用工关系难以界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工作收入不稳定、工作地点和时间不固定、职业更换频繁等特点,这使得平台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较为困难。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传统的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特征,即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而新业态下从业人员上班时间不固定,接单与否全靠自身意愿,从属性较弱,区别于传统的劳动关系。在此背景下,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最高人民法院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概念。但“不完全劳动关系”没有统一标准,实践中也常常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实际用工主体模糊。为降低人力成本和用工风险,规避法律责任,部分新业态企业通过合作用工的方式,将特定业务拆分给多个外包企业,由外包企业负责劳动者的人事招聘、业务管理、资金支付及工资结算等事项。在这种模式之下,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劳动者如果维权,会难以界定用工主体,导致劳动者维权困难。

保险制度有待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能会与多个平台合作,收入不稳定,部分劳动者也并非全职工作,这使得确定社会保险缴纳基数和主体变得困难。此外,传统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认定劳动关系是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而不完全劳动关系并非劳动关系,这意味着不能强制要求企业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劳动者很难获得及时和足够的赔偿,只能自行承担损失。此外,即便能够认定“不完全劳动关系”,相应的保障制度仍处于不完善状态。尽管商业保险可以作为社会保险的替代方案,但大多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经济水平低,普及非强制性的商业保险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明确“不完全劳动关系”。严格遵循《指导意见》规定的三种法律关系认定,不能一律将和新业态从业相关者都认定为“不完全劳动关系”,也不能将劳动关系认定泛化。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此外,明确“不完全劳动关系”,可以借鉴国外“第三类劳动者”的相关标准,在理论和实务的互动中进一步探索认定要素。

完善新业态用工法律法规。加快制定新业态劳动关系法,确立针对性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障规范。完善相应的相关措施和细则,在劳动关系认定、社会保障权责任划分、工伤认定等方面统一劳动仲裁与判决标准。劳动监察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监管规范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监管规范标准,依法对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予以惩治。

强化平台企业的法律责任。《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为落实《指导意见》精神,法律可以明确规定共同用工规则,要求平台企业作为共同用人单位或实质用工主体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对于假借外包之名,实际上架空承包商的运营和管理地位的情形,法院应刺破平台企业的面纱,遵循事实优先原则,以实际的用工情况为依据,要求平台企业直接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建立适用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征收体制改革,合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社保参保覆盖面。当前,南京等地设立了相关人员工伤保险制度的试点,积极推进职业伤害保障“一站式”服务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推出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一站式”精准服务。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首先应当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的工伤认定机制。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是传统的认定工伤的基本三要素,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区别于传统的用工方式,应当结合新业态用工特点对三要素作出解释。其次,应当明确缴费主体。基于权责一致的基本要求,有关部门要强化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规定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同成为缴费主体。平台企业应督促引导从业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也应当按规定参加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同时,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劳动者购买人身伤害意外险作为职业伤害保险的补充,使其获得更为全面的保障。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