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营造了崭新的生活社交空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网络空间因其虚拟性和隐蔽性而受到大学生群体的信赖和热捧,尽管如此,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依然要遵循现实社会的公序良俗、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否则同样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受到法律的惩戒。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屡见不鲜,比如:网络违规、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网络道德教育滞后、大学生自律性差、网络监督不到位等。大学生是网络空间的主力军,其网络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广泛且深刻的,因此当下必须就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建设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是诸多内外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内部成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律性不足,心理认知不成熟,缺乏足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基本的法律规则常识,在网络虚拟性和隐蔽性特性的环境下无法做到严以律己,同时受到网上不良信息观念的侵蚀,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当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最主要是要重视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利用高校这一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主阵地,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机制建设,使学生的心理意识得到正确引导,综合素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队伍来讲,目前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网络如今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也属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范畴,因此,网络道德教育也可以纳入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机制中。故而无论是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当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中的一员。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对于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以及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熟悉网络浏览、通讯、讨论等功能以及各种多媒体软件的技能和知识,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做出正确引导。就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而言,高校需要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为学生开设“伦理学和互联网”以及网络侵权、网络安全、网络生态治理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是非善恶观,清晰网络失范行为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式上,高校应当尽快解决当下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形式落后等问题。一方面要走出课堂,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宣传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理念和正确理性的网络行为方式。比如举办网络道德辩论赛、演讲等,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构建的过程。一方面要善于将最新网络元素或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比如时下典型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案例公示和研讨,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丰富的现实案例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明确网络生活中的言行应当遵循的准则规范。
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评价问题上,高校不仅要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纳入日常综合考核内容中,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言行,对于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一经发现严加惩戒,并纳入学生评优评奖的考核标准中。
推进网络言行监督审查机制建设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形成也有诸多客观外因的影响。一方面是社会集体网络道德意识的弱化和规则缺位。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得复杂多元的信息观念突破时空限制,全面充斥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除了大学生群体外,其他社会群体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更为普遍,性质也更复杂,这就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引导。另一方面即各大网络平台对于网民(包括大学生群体)各种言论和行为的审查监督不够到位,可能导致不良行为、意识的大范围传播,致使一些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自身的网络言行愈发偏离道德法律轨道。因而要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网络言行监督审查机制的建设。
在校园网络生态环境的建设中,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和治理。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督管理,提高和引进信息过滤、网络舆情预警、信息源追踪、信息破译、网站审核筛查等技术,限制不良网站的接入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发现和整顿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此,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立项或财政补贴等方式为高校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加大对校园网建设的投入力度,配齐相关技术人员,完善大学生网络言行的网络监督系统,增强校园网络的监管效力。另外,高校也应当针对校园网的使用和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校园网使用时间管理、大学生网络行为公约、校园论坛言行规则等,将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明晰化的同时,也要保证好学生在合理范围内的上网自由权和个人隐私权。除了净化校园网络生态环境以加大校园网络监管力度外,社会层面上的网络媒体平台也应当承担起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的义务和责任,为大学生群体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因此在网络媒体平台的审查监督问题上,各大平台应当成立专门的团队,就自身平台上用户发布的言论、文章、视频、图片等进行严格审查,谨防带有歪曲事实、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等性质的内容,通过网络大肆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错误引导。在严格内容的基础上,对于相关平台中产生的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暴力、违规行为、不法广告链接,平台有义务有责任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对于因平台管理疏漏或故意放任不良、违规、违法、犯罪性质的网络行为,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平台进行严厉惩戒,这样才能有效净化社会网络生态环境,由内而外地为大学生群体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
以上基于造成当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内外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主要立足点在于多方合力、内外共治。一方面通过完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建设,净化校园网络生态环境,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规则,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法律知识水平,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形成理性科学的行为认知。另一方面则通过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管,来净化大学生网络生活环境,阻隔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和行为的影响,通过明确的规则制度来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他律性。因此,只有高校、社会、政府三方合力,消除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内外阻碍,才能从根本上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编号:2020SJZDA167〉阶段性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