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智库研究
Ljzk list 001

把非遗之美融入学校美育教育

时间:2023-10-16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Ljzk list 020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作为“五育”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才进行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发展质量。通过美育可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活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了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高校和中小学开展美育教育的文化沃土。非遗不仅有助于丰富美育教学资源与教学载体,培养青少年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美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坚定学生文化自信。通过美育教育这一有效渠道,既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又能增进非遗传承活化的内生动力。高校和中小学应深入挖掘非遗传承中的美育素材,推动非遗文化进课堂,增加非遗美育课程、丰富非遗美育实践、营造非遗美育氛围,将非遗中的精华部分转化为当代高校美育资源,实现以美增智、以美育人,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育的融合路径。

高等教育主抓课堂,构建非遗美育课程体系

课堂作为高校美育教育开展的主阵地,需要依托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将非遗融入美育教学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落实国家要求,按照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自身优势与跨学科特点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单元,开设非遗美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字文化资源,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线上线下课程群、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非遗美学慕课群,供学生在线浏览研究,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传播。通过学习探讨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传统技艺习俗和审美风格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掌握非遗审美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美学素养。与此同时,高校可将非遗元素渗入现有美育课程中,开设非遗技艺、非遗设计等特色选修课,作为美育课程学习体系的补充选修课程。此外,高校应将非遗美学因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讲授美学理论课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入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与美学价值,以开阔学生审美视野;在讲授艺术史课程时,教师应选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当地艺术发展的影响,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师应选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域民间艺术内容等作为教学内容,收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以展示多元文化之间的美学差异与共通之处,广泛涉猎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戏剧、节庆等非遗项目,并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呈现,使学生在获得良好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切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魅力。当然,教师既可以选用非遗文化原始素材,如传统乐谱、舞蹈记谱、手工艺制作工艺图解等,带领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的制作过程和技艺要点,也可以参考选用相关学术文献、民俗调查报告等教学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还可以选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使学生站在艺术家视角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感,鼓励引导学生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深入思考和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

基础教育营造氛围,创设非遗美育教育环境

美育教育的开展是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良好的美育教育环境能够获得“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着力营造良好的美育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核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景色能够使师生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将审美意趣渗透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而在美好的校园生活中构筑多彩、丰盈、积极的精神世界。具体而言,可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在校园内设计主题性非遗艺术装饰,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等,以营造浓厚的美育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非遗文化活动。具体而言,可设置“非遗主题活动周”,邀请相关学者以讲座等形式与学校师生探讨非遗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美育教育的兴趣;或举办非遗艺术节、非遗文化赛事等,邀请非遗艺术家、表演家和技艺传承者等进行表演展示,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氛围;或举办非遗展览、工艺品展示以及表演活动,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或邀请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者进校园开设非遗文化工作坊,带领学生制作传统工艺品,如刺绣、陶艺、剪纸等,以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非遗技艺、非遗美学的理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美学创造力,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非遗文化、接受美学教育,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本文系商丘师范学院202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项目编号:70030097〉,商丘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700267〉的研究成果)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