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jzk list 001

刘元春:借助数字化新趋势,打造双循环大平台

时间:2021-10-20 来源:人大重阳网 作者: Ljzk list 020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近年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全球工业品的主要供给国之一。

在疫情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增长。今年前8个月,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7831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135651亿元,同比增长23.2%;进口112181亿元,同比增长24.4%。

在第130届广交会开幕之际,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解读入世20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动力。刘元春认为,中国入世改变了全球分工格局和制造业布局,特别是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打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际贸易新平台,国际贸易展示、国际交流乃至国际商贸合作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谈发展经验

四大红利促成中国经济奇迹

南方日报:入世2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刘元春: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和更具优势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全球化体系里发挥了巨大作用,改变了全球分工格局和制造业布局,为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提供契机。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全面开放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

南方日报:入世20年,中国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接近10万亿元跃升到2020年的超百万亿元,外贸总额从突破5000亿美元跃升到4.6万亿美元。实现这样的巨大跨越,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刘元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贸易全球第一。20年来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源于全球化红利、工业红利、人口红利以及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这四大红利是形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

在我看来,由此形成的发展经验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第二,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府宏观治理,弥补市场运行中的微观缺陷,克服其他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周期性危机,解决动态宏观配置的无效现象。第三,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通过基层创新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第四,政治环境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取得经济奇迹的关键。

南方日报: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

刘元春: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体现在,第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为全球提供了7亿多富余劳动力,为降低全球商品的生产成本提供契机。第二,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分工格局,为全球创新提供基础支持。第三,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和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谈全球化

把握全球经济重心转移机遇

南方日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等多重挑战下,我国外贸却逆势增长,原因何在?

刘元春:这次疫情检验了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网络的贡献和价值。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全球防疫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疫情期间,中国的生产能力、竞争力、坚韧性是中国对外贸易逆势上扬的重要原因。未来,我国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利用好疫情下全球市场新需求,加快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调整和优化布局。

南方日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外贸近期快速增长不乏防疫物资出口剧增等“一次性因素”的作用,而这些“一次性因素”并不会长时间持续,明年的外贸形势可能很严峻。对此,您怎么看?

刘元春:第一,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未来疫情常态化下外贸面临的不确定性。第二,要按照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从根本上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三,根据目前全球贸易格局乃至地缘政治格局,积极打造国际新平台。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要积极争取以RCEP、“一带一路”、CPTPP等国际合作平台,巩固中国在亚洲经济圈的地位。

南方日报:当前全球化处于怎样的阶段,中国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元春:这一轮逆全球化的动向从2008年开始出现,中国外贸占GDP的比重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全球化的整体进程或进入一个平缓期。

对此,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不可逆转,国际贸易、国际合作会持续向前;另一方面,当前阶段的全球化确实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大国博弈让经济安全和收益的权衡更加凸显、全球供应链存在变短、变平的趋势。对于我国来说,第一,要关注关键贸易区域的供应链、产业链变化,加大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第二,在全球产业链变短、变平的问题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第三,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中心向亚太转移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要不断巩固和拓展对外经济合作范围,才能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全球化格局调整所带来的机遇。

谈对外贸易

打造数字化网络化经贸大平台

南方日报: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自1957年开办至今从未中断过,现在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效益最好的世界级展会。如何评价广交会的作用?

刘元春:广交会作为中国出口的一个窗口,也是向全球展示中国供应能力、生产能力的重要平台。未来中国开放水平会进一步提升,从传统的产品开放、市场开放升级为制度型开放。

数字化、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各种贸易平台都必须朝数字化方向发展。广交会在疫情期间全面转型,提升数字化水平,线上线下相结合,展示了中国软硬基础设施的强大实力。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机会,广交会可以与我国的电子网络交易平台相互配合,形成国际交流、贸易展示、商贸合作的大平台和新模式。

展望未来,广交会的基础性功能将继续发挥作用。同时,我国还在进一步打造进博会、消博会等新的贸易平台,与广交会一起拓展对外贸易合作空间。

南方日报:广交会举办地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更好发挥在对外开放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

刘元春:过去几年,国家全面提升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部署。这不仅体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设立和建设上,还体现在一系列国家大科学装置等科技自立自强项目、平台的全面布局。

广东应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吸引更多香港、澳门乃至海外的高科技人才集聚,形成各方人才融合发力的新局面。广东可以通过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做强创新链和新兴产业链,成为全球经贸的重要引擎。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