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行业动态
Ljzk list 001

扎实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0-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Ljzk list 020

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应对产业链重构挑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全球产业链面临调整与重构

一般说来,既有生产链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分工合作的结果。随着国内外环境以及各国之间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产业链也必然发生调整与重构。整体而言,当前产业链重构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一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在总产出中占比有所下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在总产出中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西方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绝对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在总产出中的占比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货物贸易比例逐年下降,服务贸易比例有所上升。在过去的十年间,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比货物贸易高60%左右,且这一趋势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强。三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占比逐渐上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跨国企业对于生产环节的区位选择,主要取决于市场规模、技术能力、公共设施以及制度环境等,导致具有劳动力相对优势的国家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四是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跨国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大幅度增加,导致汽车、电子等分工环节较多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有所缩短。为了缓解外部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跨国企业将更多的生产环节安排在更接近本地市场的位置,从而加速了中间品的进口替代进程,并使得全球产业链呈现出区域化和本地化特征。

中国制造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不但更能拉动投资,通过资本积累提高经济增长潜力,而且能实现劳动力的要素重置效应,提高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新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但产业链重构将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各国失业率明显上升,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其次,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基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消失。近年来,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强,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源泉的要素红利已不可持续。最后,产业链重构导致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回流。另一方面,包括东南亚地区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竞相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由于以上因素叠加带来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超过32%下降至2020年的26%左右,呈现出“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特征。

风险与收益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产业链重构在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面临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情况,导致被锁定在价值链“微笑曲线”底部,难以向两端升级。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流入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链的可控性,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问题。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制造业中心,产业体系完备,科技水平也在迅猛发展,因此有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依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时,国外市场低迷导致原有的“链主”企业对于全球价值链的控制力有所下降,我国制造业企业将更加注重国内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构建本土营销渠道,稳步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此外,借助产业链重构,东部沿海地区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能够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和地区发展差异,实现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进而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畅通国内大循环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供给层面,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放宽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准入限制,切实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在需求层面,建立更为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此外,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消除地区间政策壁垒,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不断夯实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度。一方面,立足国内大市场,积极寻找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网络型、数字型、智能型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力争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部件及装备的研发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业标准,提高相关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力争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高端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与完善。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和经济体系完备的独特优势,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东部地区应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和科研力度,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并通过国内价值链传导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由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通过产业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还要尊重市场规律,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扎实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