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jzk list 001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时间:2021-08-10 来源:求是网 作者: Ljzk list 020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中的矛盾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始起步,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预期引导,促进了经济稳定恢复和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稳中有升。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5.3%。在疫苗接种加快推进、内外需求逐步恢复背景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5.5%。

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从农业看,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全国夏粮总产量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59亿斤,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工业看,工业品市场销售和出口增势良好,主要行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从服务业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行业相继复苏。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国内需求持续恢复。从消费看,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接触型聚集型消费逐渐复苏,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17.4%,保持恢复性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五一、端午等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从投资看,补短板投入加大,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

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了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效益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业比重提升,服务业稳定器作用凸显。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5.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0%。


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59亿斤,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图为2021年6月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10余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启动“三夏”小麦开镰大忙模式。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摄

需求结构趋于改善。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内需拉动作用增加,消费需求继续改善,服务消费比重上升。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0.9%,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1.7%,消费是增长的最大动力;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52.5%,比上年全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1,同比缩小0.07。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举措深入实施,空间格局趋于优化。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其中中部地区增长14.7%。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助企惠企政策发力显效,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9%,两年平均增长20.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1%,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随着经济恢复和企业增收,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4.2%。

三、物价总体水平保持稳定

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保供稳价,着力增加国内市场供应,适时加强储备调节,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证了重要民生商品和工业品有效供给,促进了市场价格总体趋稳。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CPI涨幅较低,得益于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带动了猪肉价格明显下降。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9.3%。CPI涨幅较低,还得益于工业和服务供给充足,平抑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4%。

生产价格涨势减缓。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传导的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上涨。随着保供稳价工作力度加大,生产资料供求关系趋于改善,6月份PPI环比、同比涨幅分别比5月份回落1.3、0.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涨幅回落5.4个百分点,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由涨转降。

四、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

各级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增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698万,同比增加134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6月份降至5.0%。农民工就业逐步改善。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达18233万人,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居民收入同步增长。随着经济恢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7.2%;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8.6%。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及时做好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6%,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22.8%,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7年增加,均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1亿人。

五、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各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清洁能源发展提速,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0%;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比重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继续转好,人民享受到更多绿色福祉。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占全国粗钢产能约61%。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绿色消费方式深入实行。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6.9%,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均增长2倍左右。

六、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

各方面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显现。

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加强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活力增强。“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继续显现,各类市场主体大量增加。上半年,全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超过25%。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活力有效释放。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7.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了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效益提高。图为2021年3月1日拍摄的中信重工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铝板125MN(兆牛)拉伸机核心部件——重达1200余吨的活动夹头。 新华社发 黄政伟/摄

科技创新展现力量。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完成对接,“海牛Ⅱ号”刷新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世界纪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新动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产品迅速成长,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69.8%、52.6%、48.1%。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加速,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3.7%。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截至6月底,建成5G基站96.1万个,5G终端用户达3.65亿户。

七、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国际经贸交往空间,外贸外资基本盘进一步巩固,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进出口量增质升。进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1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7.1%、28.1%、25.9%。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升至59.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28.6%,市场采购出口增长49.1%。

利用外资逆势增长。我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6078亿元,同比增长28.7%。高技术产业成为引资热点。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9.4%。外资来源地更加多元。上半年,东盟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0.7%。

对外投资有序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对外投资中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8%、74.2%、98.7%。合作共赢不断彰显。截至6月底,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70亿美元,向东道国缴纳税费约6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8万个就业岗位。

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5%,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增速0.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8.6%,比重提升;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9.6%。中欧班列快速发展。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货物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43%、52%。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如期推进。

八、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仍面临不少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世界经济恢复存在风险,发达经济体宽松政策外溢效应明显,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从国内看,经济恢复还不平衡,内需增长动能偏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民生保障短板尚存,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容忽视,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础仍需努力。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前瞻性、精准性,加强区间调控,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积极挖掘内需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扩大绿色消费,拓展服务消费。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资,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我国正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扩大绿色消费,拓展服务消费,积极挖掘内潜力。图为2021年7月21日,在山东荣成海驴岛外码头,游客们登上游艇,感受海风清凉、喂食黑尾鸥,尽享夏日休闲好时光。 人民图片 李信君/摄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精准纾解企业困难。深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综合施策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落实落细各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继续积极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促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大支持普惠金融力度。

大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民营经济改革发展。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稳定发展。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稳产丰产,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价格。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做好抗洪防汛和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