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2021年第3期
Ljzk list 001

黑龙江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1-01-20 来源: 作者:于海英 Ljzk list 020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的称谓等同于教学点或者村小,是指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数从201790293所降到201984495所,占全国小学校总数保持在5255%左右。黑龙江省小规模学校数从20171702所降到2019860所,占总数60.09%,降幅较大。

通过对全省13地市463位农村学校校长进行调研,筛选出53所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涉及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黑河、双鸭山、大兴安岭、伊春10个地区。经过样本数据比较和日常数据积累,检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征与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整体特征与问题

一是办学条件达标与更新困境。标准化建设处于完全达标和比较达标之间。由于存在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和小规模学校撤留难以预期两个问题,使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后又陷入办学条件达标与更新的困境。

二是经费总量不足与效率困境。从办公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整体情况来看,处于一般和难以维持之间。每年所有学校办公经费均值为9.22万元;县市与村屯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效率偏低。

三是师资问题与“连锁效应”困境。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高学历教师偏少,流失人才等现象。数据显示教师最大年龄均值为57.31岁,最小年龄均值为29.60岁,平均年龄均值为45.16岁。统计的53所学校,只有4所学校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位。2017年至今没有教师调转到其他学校的小规模学校仅有4所,三年中调转到其他学校的教师数量均值为6.08人。

四是课程门数开齐与小科教学困境。53所小规模学校中,77.4%学校(41所)能开齐所有课程,有22.6%学校(12所)部分小科课程不能开齐。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教师匮乏。有27所学校的小科师资配置不齐全,37所学校的小科教学都是由非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只能抓大放小,出现小科教学困境。

五是留守儿童比例高与生源流失多困境。学校学生数最多96人,最少2人,平均学生数为50.06人;只有8所学校没有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最多的一所学校达到54人,所有学校留守儿童均值为11.87人;生源流失较多的学校占比较大,达到60.4%,没有生源流失的学校仅有6所,占比11.3%

二、发展呈现重心上移和大量长期存在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学校逐渐小规模化,呈现重心逐渐上移趋势。2017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全国义务教育的城镇化率为76.48%,高出城镇化率近18个百分点。教育城镇化率已经先于城镇化率跨越城镇化率高速增长区间,教育城镇化将会放缓,农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将趋于缓慢变化或相对稳定。

三、治理对策建议

一是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标准。资源配置要体现“小规模”特征。充分考虑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从学校、班级、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公用经费核定。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保证校舍得到及时修缮,加强可移动的、对教育质量贡献度高的硬件部分建设,降低农村小规模学校硬件投资风险。

二是改进师资配置与交流制度。改革区域教师初次配置制度,创新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制度,在地方师范高校中定向招收初中、高中优秀毕业生。再次配置上,遵循“流动促进区域师资校际均衡”宗旨,把补偿与激励分开,把赴偏远地区工作产生的额外交通、生活费用列为补偿范围。条件尚不具备的县,可以出台限制性政策,与聘用、评职、提拔或获得荣誉挂钩。对长期坚持任教的优秀教师,应该在评职、获得荣誉方面优先考虑。

三是明晰小规模学校存在价值。引导创建特色学校之路,思考自身特色与优势,吸引学生回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做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农村产业,如特色农作物种植、当地旅游业发展等。将职业技术引入农村,将所学技术和当地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学生家长不用离乡外出谋生,生源自然会回流。

四是推进区域学校评价。建立增值评价制度,肯定小规模学校的教育努力。改变过于注重绝对结果的评价制度,引进、建立或完善基于学生相对进步的增值评价制度,对管理者与教师的教育努力给予承认,激发工作积极性。学校通过走教等措施共享艺体外教师,提高专业对口率。学校可以定期进行校际活动,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学校班级之间交流互动,增加竞争与交流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是实施齐抓共管。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地方高等学校的师生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以多种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心理和生活支持。同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应把关心留守儿童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本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

(作者系省重点培育智库—黑龙江省人口经济与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志浩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于海英教授)

2021年第3期(总第136期)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