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愈发深入人心。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关系,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城市空间布局分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从宏观层面来说,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自发形成或者人工兴建的城市,这些城市或近山,或面水,或者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
从微观上看,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部空间资源的配置,包括城市各类用地空间如工业、居住、商业、绿地等用地的分布、建设强度以及相互之间的组合。不同城市各类用地组合也形成了城市空间的外部形态,如带状城市、单中心或多中心组团城市等,在一些城市密集地区还形成了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形态。
处理好城市布局中生产、生活、生态的内在联系,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至关重要。
生态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自然本底,人类的生产、生活必然会占用生态空间,我们要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去合理利用生态空间,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空间拓展不尽合理。部分城市盲目扩展新城区,新城选址时没有充分考虑避开各类灾害以及如何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
二是空间利用低效。土地浪费问题严重且普遍,有已经投入基础设施却被长期闲置的土地,也有不恰当地填湖填海平山填沟造新城而实际上新城并未能短时间内聚集人气。
三是城市内部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复合体,生产生活生态都要兼顾。一些城市占用了原本应该满足生态需求的绿色空间进行开发,影响了生态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些超大城市采用单中心蔓延式发展模式,既不方便生产生活,也不利于生态效应发挥。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空间资源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要以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为前提,按照功能协调、集约高效、宜居适度、绿色可持续原则,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建科学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提倡连续多中心的开发模式。在特大城市地区,合理规划和引导紧凑连续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均衡、高效、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一方面引导城市功能的分类分级集聚,提高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脆弱地区保护和生态修复,保障城市绿地、廊道等空间不被侵蚀。
以人为中心做好优化布局。城市规划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保障生态空间的数量和合理的分布。对各类城市空间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保护生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根据城市的规模和所处地域的特征,结合城市自身产业和人文特征,选择城市合理的空间形态,协调整合新旧发展空间,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家园。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雪娇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规划师)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