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投入,布局线上业务,是近年来金融机构都普遍在发力的领域。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将金融业务线上化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笔者看来,“非接触式金融”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频繁被提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成功应对了这次突发事件,不仅圆满完成了属于自身金融业务的部分,还将非接触的能力扩展到疫情防控领域。但与之相应的,也有客户反映,疫情期间在办理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被金融机构冠以非接触的名义,对客户的业务办理“踢皮球”。尽管在调查后,发现是业务人员个人行为,但也暴露了金融机构在内控以及数字化转型上的疏漏。
发展非接触式金融,必须要“快”,但更要“实”。“快”,突出表现在理念转变要快,要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组织架构上快速敏捷转型,将数字化建设提到更重要位置,进而推动业务、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实”,表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控,尤其要加强数据治理,要确保数据安全,在实施过程中,为个人和企业金融提供扎实、安全、稳健的服务。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及时总结疫情期间非接触式金融的经验,在完善已有成果的同时,对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加以梳理,寻找解决途径,弥补漏洞。
除了金融机构自身的建设,金融监管部门也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修改完善监管规则和要求,为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比如,中国银保监会5月9日针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
具体来看,包括合理界定互联网贷款内涵及范围,明确互联网贷款应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原则。明确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加强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同时防范和管控信息科技风险。此外,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合作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内控制度、准入前评估、协议签署、信息披露、持续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压实责任等。
毫无疑问,非接触式金融的未来已来,但未来想要更好更快发展,还需多方合力、扎实推进,才能真正服务好实体经济和每一个金融消费者。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