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位”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各领域协调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浩然进行了专访。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
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深刻的转变体现了什么?
徐浩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发展,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不断走向全面深入。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如今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历史演进的逻辑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呈现。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同时,这样一个转变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比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我们要按照这个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以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面小康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必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记者:“五位一体”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位”之间的关系?
徐浩然: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全面理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着眼全局领会每一方面建设的重大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小康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任何一个方面的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经济总量,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政治建设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与此同时,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起推进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文化建设是灵魂,作为一个全面进步的小康,没有文化的支撑力量就没有真正的繁荣发展。社会建设是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推动平安中国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从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记者:协调发展是我们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如何看待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徐浩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补短板和挖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的发展要求
记者:为什么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徐浩然: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各方面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各省区市甚至各市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也不现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解读为本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然后倒推出一个增长速度作为目标,这是违背规律的,也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记者: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们在五大建设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攻坚克难、不断努力?
徐浩然:我国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也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需要攻克,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精准制定减贫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精准实施扶贫措施,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此外,我们常讲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看到,今年两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这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在推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生态,也要善于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去脱贫致富,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贫困地区能够可持续地发展。(记者王雅婧)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