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发掘长寿时代的经济价值以及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作者、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
推行多样性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就国家层面而言,如何在有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支持个体的终身发展?
斯科特:我们发现,衰老过程的可调节程度很高,人们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日常行为和所处环境放缓衰老过程。这带来了全球预期寿命和预期健康寿命的增加,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群体中,这种趋势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各国正在经历巨大的年龄结构变化,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人们提升老年时的生活质量。这包括,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民众采取更积极、更高效的生活方式,鼓励民众加强社会交往以及提升自身价值感。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推进,增加支持人口健康长寿的投资意义重大。其中,支持更长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非常关键。例如,可以通过鼓励终身学习以及灵活的工作模式来延长老龄工作者的职业生涯。此外,在医药技术发展方面,国家不应只关注如何采取措施应对衰老的结果,也应注重对老龄化过程的管理。相关医学研究在关注特定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应注重如何延缓衰老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老龄化为相关政策制定带来哪些挑战?
斯科特:只关注老龄化社会的负面因素,即老龄人口需要照料和看护等,有可能会忽略长寿议程的潜在收益。按年龄对“老龄”进行定义,没有考虑到人们是否在更健康地老龄化,也排除了生活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长寿可以使民众享有更长、更健康、更富有成效的生活。衰老过程的可调节性意味着相同年龄的个体间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随着65岁以上人口越来越多,这一点也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各国政府应推行多样性的政策,支持那些无法继续工作的人,同时鼓励那些有能力的人继续工作。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细致的政策,让老龄人口有不同的选择。
此外,相较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健康预期寿命的增长也可作为评判国家社会福利的参考因素。国家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收入和工作保障,也取决于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等多方面因素。同时,长寿与其他可持续发展议程也有着有益的联系。政府可设立专门的机构监测这些目标的实现过程,促进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
推进终身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报》:具体而言,政府应怎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斯科特:政府可以推进“长寿议程”(longevity agenda),帮助人们延长生命,更好享有就业、教育和医疗机会,使老龄人口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推进“长寿议程”,需要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目前,人们习惯于“学习、工作和退休”组成的三阶段生活模式。然而,随着人们寿命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人教育的需求将大幅增加,需要改革教育系统以适应这一变化。个人寿命更长、更健康,对个体和国家经济来说都是利好。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全球还在共抗新冠肺炎疫情,这对各国的社会老龄化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斯科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但同时也加快了一些现代化生活趋势的发展,如科技已深度融入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当前,全球65岁以上人口多于5岁以下人口,新冠肺炎疫情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首次全球大流行病,各国都面临保护国家经济与守卫民众健康的双重挑战。利用好技术变革带来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技成果,推进保险及相关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对未来合理应对社会老龄化挑战至关重要。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