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至关重要,其产业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召开的2020年度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一年来,行业在充电设备品质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安全、运营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根据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台,同比增加50.8%。其中,2019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1.1万台,同比增加18.1%,新能源增量车桩比约为2.9:1,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稳定增长,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持同步,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发展。
充电设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获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充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了解,静态停置时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约80%处于充电过程中或充满电的状态,充电基础设施在保障新能源汽车出行同时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记者获悉,自充电桩新国标改造升级工作开展以来,充电设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9年,国家能源局等中央部委持续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监管力度,从行业标准的符合性、设备质量、设备通信信息安全等方面排查了安全隐患,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组织开展了充电场站安全运营检查、备案等工作,促进了充电基础设施品质提升。
充电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对记者介绍说,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充电联盟于2017年启动“车桩融合畅行游互操作性测试活动”。连续3年的互操作性测试结果表明,我国充电设备的品质不断提升,充电成功率由2017年的91%,增长至2019年的98%以上。
与此同时,针对动力电池、BMS系统以及电机都存在着导致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隐患,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认为,构建充电网,利用充电时的能源交互和数据交互,进行汽车“体检”,是解决安全问题的一剂良方。“必须建立能源和数据采集、交互、分析、管理的系统网,使充电过程对汽车的安全隐患做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
“充电设施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充电设施整个业态综合考虑,从充电设施涉及的多个维度去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充电联盟副秘书长杨敏表示。
充电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进一步分析说,建设地方平台是加强监管,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手段,“应把充电设施纳入到地方规划中,逐步完善建设、验收、备案、产品、质量风控、运营服务评价体系,健全平台在线监测。”
充电设施的市场角色也被赋予深刻内涵
面对电动汽车发展愈来愈热的气势,充电设施的市场角色也被赋予深刻内涵。
2019年,由于受到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然而,多位行业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并未改变。
“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0万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将达到40%。其中,纯电动汽车约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张帆分析说。
杨敏认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加快了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步伐,促进了能源与交通领域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能源领域开始逐渐向充电运营领域渗透,参与探索“+充电”模式。据了解,中石化、壳牌、BP等石油产业巨头纷纷试水“充电站+”,甚至“加油、加气、加氢、充电”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此外,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V2G)已成为行业长期趋势,作为纽带,充电设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利用电动汽车自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实现需求侧管理,增强电网的灵活性,适时放电调频,利用峰谷价差削减用电成本,同时也可以作为应急电源,满足各项生活用电需求,更清洁、高效且成本更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生明近日对媒体透露,2020年,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将逐步推进V2G市场化,期待探索出成本合理、业务高效的运营新模式。
于德翔对记者举例说,基于充电设施,特来电的员工已经将汽车、能源形成了互动网络,不但能够帮助电网削峰填谷,还可以通过充电放电盈利。员工在家里给车充电的价格为0.5元/kWh,上午在单位以1.3元/kWh的价格向电网放电,中午充电时,可以享受0.38元/kWh的光伏电价,形成了良性循环。
记者在会上获悉,2019年,仅公共充电桩累计充电量已接近60亿kWh,如果算上私人充电桩、充电站等其他充电设施,“充电量预测是80亿kWh左右”。
另据充电联盟预计,到2025年,包括专用设施在内,公共类充电设施将超过120万台,总输出电量将超过2200亿kWh;2035年将超过540万台,总输出电量超过14,000亿kWh;2050年将超过850万台,在V2G场景下,总输出电量可达到3万亿kWh。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