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让非遗更充分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非遗领域的国际交流互鉴,则不断推动全球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向着协调、有序的方向稳步迈进。10月10日至12日,2019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韩国全州举办,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350多名非遗界研究者与实践者齐聚论坛,深入交流探讨非遗保护观点与经验,用一份份严谨的学术报告与生动的实践样本,印证了非遗保护与当代民众生活的天然内在联系。
本届论坛由韩国国家非物质遗产中心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网络中心承办。作为一次探讨与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国际会议,论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生活”为主题,40多名非遗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参与互动交流等环节。
引起专家共鸣的是,随着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各个缔约国的广泛、深入普及,以及各国非遗保护实践的本土化经验积累,公约精神已经逐步渗透到非遗事业的“肌理”,民众生活中随处可见非遗元素,而且,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可以为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甚至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主题演讲中说,“联合国多年来所倡导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非遗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两者内在逻辑一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潘基文举例说:“很多由非遗技艺制作而成的传统美食,具有优质、卫生、科学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传承它们并在生活中进一步利用与推广,有助于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利用传统手工艺可以制作出精致的产品,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祖先智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多元化发展。”
“非遗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人类杰作,传承至今而成为当代的遗产。但今天,这些遗产并不是束之高阁的作品,而是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断被广泛传播。”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文化遗产研究专家马克雅各布斯认为,非遗从未脱离民众生活,而是生活的结晶。
本次论坛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同期举行,该节是韩国一年一度最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集传统工艺和表演于一体,令论坛参与者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韩国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具体场景。
韩国非遗节开幕式表演中,农乐表演获得最热烈的掌声。只见人们一边演奏韩国传统打击乐器与管乐器,一边行进、跳舞、演戏、展示技艺。据介绍,韩国农乐是从农村社会的休闲活动发展成大众公演艺术的。通过祭祀村神或农神、驱除厄运及祈福、祈求农业顺利等活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提升归属感。
在室外,韩国传统艺术表演走绳引发观众的欢呼与笑声。它不是单纯的杂技表演,而是在现场与观众一起唱歌、交流的公演文化。走绳演员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表演,动作难度越来越大,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展示了40多种走绳技巧。
一个人以唱、说、动作来表现戏剧性的长篇故事,另一个人击鼓伴奏,为其助兴……韩国传统表演艺术板索里也吸引了嘉宾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因为板索里兼具文学、戏剧、音乐等综合性元素,韩国学者以“辞说”“叙事诗”“戏曲”“音乐”等来划分板索里的体裁。
“非遗落在生活中,成为韩国人的精神栖息地。”韩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金妍秀表示,在韩国,保护非遗即保障民众生活。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或许可以解释韩国人热衷申遗、热爱非遗的现状。资料显示,早在1962年,韩国就颁布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不仅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在民间推广了文化保护理念。到1998年,韩国正式把文化产业列为韩国21世纪经济支柱产业。
“提倡文化保护与民众生活紧密结合,对历史遗迹的保护采取开放的态度和灵活的措施,追求节约资源、提高文化遗产的使用率,让文化遗产增强生命力……”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曾经这样总结韩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其实,韩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做法很简单:尊重、爱护文化遗产,以代代相传为己任。这种意识已经融入韩国普通民众的血脉之中。”西沐说。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