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苏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重要关口,必须统筹做好去产能和稳就业,以产业转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退出煤炭产能800万吨,压减钢铁产能1750万吨、水泥产能6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00万重量箱等。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到2020年,完成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完成“十三五”期间压减1750万吨粗钢产能,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万千瓦以上,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减少3200万吨。推动去产能,落实到一个企业、一个领域、一个阶段,必然带来结构性、区域性、行业性的失业和转岗再就业问题。据预测,今年煤炭行业去产能涉及职工3000多人,为期4年的化工产业整治提升涉及70万职工。化解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任务繁重。统筹做好去产能和稳就业,应坚持发展先进与淘汰落后相结合、积极推进与稳妥安置相结合,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各方责任分担机制,优化退出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突出重点群体,支持创新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挥逆周期调控作用,推动平稳转移就业。
优化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职工是去产能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目标任务的完成,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应优化细化实化安置方案,把职工安置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职工安置方案纳入企业去产能实施总方案,明确安置途径、经济补偿、资金来源和再就业措施,做到同步制定、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优先将去产能分流职工纳入就业创业扶持范围,鼓励兼并重组企业优先吸纳原企业职工,破产企业清算资产优先用于清偿职工欠薪、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和职工安置。安置计划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的职工安置方案,不得实施。把握工作节奏,防止因集中实施去产能造成规模性裁员和失业。健全失业预警机制,对涉及职工人数多、安置任务重、稳定压力大的地区和行业,实施重点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将失业风险降到最低。
推动平稳转移就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引导去产能企业职工合理流动。坚持内部转岗与社会再就业相结合,多途径、多渠道安置职工。将去产能失业人员纳入就业再就业扶持范畴,落实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法规。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强化就业服务,加强政策宣传,突出就业指导,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帮助失业人员树立信心,尽快实现再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失业人员,加强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咨询和跟踪服务,落实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指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落实培训经费,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突出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全省农民工超2200万人,须高度重视去产能对农民工的影响。杜绝形式主义,防止政策一刀切,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技术较为先进,但受国际因素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实施援企稳岗,鼓励企业尽力稳定现有岗位。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达56.2万人,应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实施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学费资助、复学升学等政策,激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帮助离校未就业和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强重大技术装备补短板,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坚持重点突破,选择优势领域,加强规划引导,发挥政府协调服务和政策激励作用,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商事服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双创”服务体系,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拓展市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加速资源开放与共享,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引导去产能转岗职工积极创业,支持返乡下乡创办农业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催生更多吸纳去产能职工再就业的市场主体。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和其他培训资金,扎实高效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为去产能转岗职工、企业在岗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等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强化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深化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强化培训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率,壮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做好高职扩招工作,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对接去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培训需求,坚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安排专项计划,开设相关专业,提供多种入学渠道和学习方式。
突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去产能、提供充分就业岗位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围绕促进就业、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营造安全绿色就业环境展开,将就业弹性作为中长期投资效率的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当超前,重点围绕交通、通讯、能源等领域,加大新基础设施投资。在积极有效化解政府债务的同时,采用PPP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城际高铁,民航扩能、通用机场,深水航道、港口设施,干线高速公路扩容、省际通联等一批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双高”工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和工业区,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村级工业园等土地整治入市,合理布局养老、家政、培训、托幼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去产能职工创造更多再就业岗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