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考察,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进一步深化了“两山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学习、宣传、践行“两山理论”逐渐走向深入,但是,在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理解上还存在偏差。
正确理解“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两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学术界有些人只是流于字面上的理解,认为“绿水青山”就是山清水秀、湖光山色、鸟语花香,认为“金山银山”就是金玉满堂、堆金叠玉、日进斗金等。这种望文生义的理解,容易造成对“两山理论”甚至整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片面理解。
实际上,这里的“绿水青山”只是个形象化的说法,指的是具有一定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的生态环境,这里的“金山银山”也同样只是个形象化的说法,指的是一定数量的经济价值。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实际上是指:一个地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也可以创造一定数量的经济价值。从修辞角度来看,无论是“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都只不过是喻体,都只是比喻的说法,不能把喻体变成本体,不能仅仅把“绿水青山”理解为狭隘意义上的“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表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说,黑龙江天寒地冻的自然条件,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关键看怎么转化它们、如何发展它们。如果说对于我国东南、西南地区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对于东北、西藏地区来说,“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不仅“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汪洋大海、茫茫草海、戈壁黄沙、荒山怪石都可以通过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经济产业,实现相应的经济价值,变成“金山银山”。
因此,各地在发展经济时,要围绕自己的生态环境优势,尤其要根据自然、地理、气候特征来做文章,而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特有生态环境首先变成“绿水青山”,再去发展经济。否则,只会破坏当地几万年甚至几亿年来形成的特有的生态环境,甚至带来生态灾难。比如,在一些地下水资源已经十分稀缺的地方,就不适合大规模植绿,不宜将一些干旱地区变成“江南绿洲”。唯有将“绿水青山”如此理解,才符合“两山理论”的本意,才符合环境经济学的科学原理。
充分认识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自然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真正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在现实中,一些山清水秀的地区老百姓生活十分艰苦,经济发展落后,比如一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据此,出现了一些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的质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自然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真正关系。
要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仅仅靠自然资本是不够的,它需要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4种资本之间的有机结合、科学配比、相互协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各种资本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自然资本是指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态、资源、环境服务功能的生态资源(如各种农产品)、资源存量(如土地、水)以及环境服务(如水循环、空气净化),不仅包括水、矿物、木材等资源,还包括森林、草原、沼泽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本。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的当今中国,自然资本的稀缺性也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矿产资源枯竭而出现人口减少或经济衰退。投资自然资本,开始成为我国未来新的增长动力之一。
物质资本是指各种物质生产资料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自工业革命以来,物质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各种物质资本中,以机器、厂房、建筑物为代表的各种固定资本最为重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经认为,固定资本真正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成熟程度。在工业革命时代,只有固定资本才真正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资产阶级也正是借助于各种机器、厂房,才真正开启了对自然力的大规模征服和利用,才使人类由自然力的奴隶变成自然力的主人。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表现为劳动者身上的资本——科学知识、文化水平、技术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在经济学历史上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理论聚焦两个核心观点:第一,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第二,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支付在教育上的投资是人力投资的最为主要的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逐渐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生态文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开始超过了物质资本的作用,逐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资本是社会学家首先使用的一个概念,最早把社会资本进行概念化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概念,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认同、社会联系、社会互惠、社会信任、社会共识、社会道德、社会整合。一个社会只有实现有机整合,经济社会发展才可以真正迸发出勃勃生机。
由此可见,自然资本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不是说有了山清水秀、绿水青山,就自然而然应该实现经济发展。而且,就自然资本来说,它包括生态、资源、环境等几个方面,仅有山清水秀的优美生态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自然资源,比如矿产资源、水资源作为支撑。毕竟,优美的生态不等于充足的资源。
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来说,它是4种资本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也可能由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十分匮乏而陷入贫穷落后。相反,在一些自然环境虽然恶劣但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十分充裕的地方,经济却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在山清水秀与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出现4种“逻辑模态”关系:第一,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经济发达;第二,虽然山清水秀但经济不发达;第三,不仅自然环境恶劣而且经济不发达;第四,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经济发达。这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第一种逻辑关系。
因此,山清水秀、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最终是否能实现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这4种资本是否都具备,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比如,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人力资本就是最重要的,需要格外加以重视。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本,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就有了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制度。因此,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自己的绝对优势,甚至可以“躺赢”,一定要格外注重发展其他3种资本形式,使4种资本形式形成合力,不要让它们出现短板。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程度和方式十分不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和界限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也不例外。从主体功能区划来看,我国广袤的国土可以分为4类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在不同类型开发区上,开发的内容和重点也不同。有些地区要重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有些地区要重点发展粮食生产,有些地区要重点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因此,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程度、方式也是十分不同的,不能平均用力。其转化程度和方式一定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主体功能区划,盲目推进这种“转化”。
此外,“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也不是在“此时此地”实现的。一些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保护了绿水青山,恰恰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实现经济发展创造了外在客观条件。可以说,处于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是在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实现、完成的,因此,后者应该对前者进行一定的生态补偿,帮助他们获得“金山银山”,创造经济价值。另外,“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甚至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这是因为“生态生产”与“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不同,生产周期十分漫长,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态。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