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财政收入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花钱必问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更显紧迫。这一改革的能量有多大?不妨看看这个数据:上海市闵行区通过对部分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削减优化支出,2017年节约资金9.96亿元。
能否把钱用在“刀刃”上,全方位考验着政府治理水平。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一道监督和纠偏的“防护栏”,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运转在正轨上。去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号角正式吹响,各地加速推进落实。目前,中央和大部分省区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中的项目支出采取了绩效管理,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也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然而,从总体看,很多地方离“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仍有较大差距。比如,绩效管理还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尤其是占财政支出大头的市县乡三级财政;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有待构建;绩效评价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等。面对这一系列难题,改革的步子需要更大一些。
基层财政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的难点,也是重要突破点。意识不足、人员有限等因素制约了这一改革的推进。各地要通过务实高效的传导机制,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更多动力、方向和经验。在作出相关探索和试点时,不妨多向基层财政下沉一些,以打破区域内改革落地不均衡现状。
拿什么来衡量资金使用效益,既是绩效评价的基础,也是一项改革难题。不同财政支出领域、不同行业领域的绩效指标怎么设立、如何应用,还需要加大力度扎实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各地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加深钻研,也要开放视野,积极借鉴外部经验。
事前评估也是一个重要发力点。要注重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切实防止“拍脑袋决策”,从源头上把控项目和政策的方向和质量。做好事前评估,必须更加注重对第三方专业机构、智库、行业专家等力量的运用,集聚更多智力资源提高事前评估质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当前,在各地实践中,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之间“挂钩”不强,限制了预算绩效管理应有效力。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约束和激励机制,将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切忌形式主义,避免无效、重复、高成本、低质量的评价,让预算绩效管理更有“绩效”。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