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jzk list 001

我们这代学人的“马克思情结”

时间:2019-06-13 来源:文艺报 作者:李心峰 Ljzk list 020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人们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隆重纪念这位伟人的光辉诞辰。

为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文联出版社早早开始了筹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并获得立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宏大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有关自然与人类社会完整的宇宙观、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一环。在纪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200周年诞辰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文学、艺术理论界不应缺席。

今年,我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年。回望来路,自己从事文学、艺术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竟已有整整40年的时间。作为一名“七七级”大学生,我们是从1978年春季开始入学学习的。那时的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马列文论课是必修课。另一门基础理论课“文学概论”,实际上学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就在我们读大学以及紧接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那几年,亦即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正是广大青年学子像“追星族”一般追踪当时风靡一时的“美学热”“文艺理论热”的时期。与“美学热”“文艺理论热”相伴而生的,则有“《手稿》热”“异化”热,以及有关“实践美学”“认识论美学”“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艺术意识形态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等的热烈讨论。而这些热点话题,差不多都是从对于马克思文学、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探索中引申出来的,有的则是直接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一些概念、命题、观念、思想的探讨。我们这些文学艺术理论的初学者,也渐渐从学习者、围观者、追踪者变身为参与者、探索者、论争者。这一代文学艺术理论学人,可以说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从马列文艺论著或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研究起步的。一句话,这一代学人,可以说是喝着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奶水成长起来的,都具有一种浓浓的“马克思情结”。

回想自己40年来求学、为学的经历,也正是沿着上述轨迹走过来的。大学4年,由于学养不足,基本处于学习、围观、追踪的过程中。读了研究生以后,在导师的指导、点拨下,渐渐地,似乎有所开悟,便按捺不住兴奋与冲动,初生牛犊不怕虎,积极参与到当时有关马克思艺术观和美学思想的探索大潮之中。记得我自己撰写第一篇学术论文,就与马克思的另一个重要纪念日密不可分。这个纪念日,就是19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日。此前的1982年,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便确定在1983年3月,于昆明召开“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五次年会”。大约在1982年的下半年,我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林焕平教授就要求我们认真撰写论文,准备去昆明参加来年的年会。我当时对于有关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艺术生产论”的讨论比较关注,便撰写了《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浅谈马克思的艺术本质观》的学术论文,在1983年3月初樱花盛放时节,与文艺学专业的其他三位同学一起,跟随导师来到春意浓浓的昆明,参加年会并得到大会发言的机会。

让我倍感激励与鞭策的是,我的上述发言及论文的中心观点与逻辑思路,被有关此次年会的学术综述文章所概括。论文不久也得以正式发表。从那时到现在,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马克思主义艺术思想的探讨,便成为我长期坚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我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艺术思想方面的研究成果,大约积累了五六十万字。我也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其汇集在一起予以出版。

现在,适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文联出版社提供了如此可遇不可求的出版契机,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我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艺术思想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两大主题:其一,是有关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探讨;其二,是有关马克思主义艺术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当然这两个方面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有关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内容完全可以纳入到有关马克思主义艺术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学科建设大的范围之内;有关马克思主义艺术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在我看来,也完全可以以马克思关于人类艺术生产的动态系统、结构、要素的完整的艺术哲学思想为统领、为灵魂加以建构。不过,为了论文集编选的方便,还是姑且做了上面的区分。由于前一个主题即有关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研究文章,已经选编为《艺术生产论的视界与射程》论文集,列入杜卫、陈星两位先生主编的“艺术学新学科新视野丛书”,因此,现在这部论文集的内容,将聚焦于第二个主题即有关马克思主义艺术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学科建设上。

关于本书的书名,做一点说明。本书的书名,取自我发表于20多年前的一篇同题论文《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正名》。在我看来,在马克思主义宏大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关于整个艺术世界的理论言说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哲学、艺术理论思想体系。在这一思想体系中,有关文学的理论言说即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或曰“文艺理论”无疑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决非其全部,而只是整个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艺术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哲学、艺术理论仅仅阐释为文学(文艺)理论,将大大窄化、缩小其对象的范围,减弱其理论的阐释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学由美学中独立出来之后,苏联著名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艺术理论家、教育家卢那察尔斯基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学科名称,并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做了区别,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科学(文艺学)包括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体系之内。毛泽东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使用过“艺术科学”的概念。这里的“艺术科学”,显然是广义上的、涵括整个艺术世界的艺术科学即艺术学。总之,我认为,应该给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正名,科学地阐明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文艺学之间的关系,真正建构起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大厦。因此,以此篇的标题为本论文集命名。在安排本论文集的结构时,我接受责任编辑的建议,把该论文单独抽出来,置于全书的篇首,以之作为“代绪论”。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该文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

除了这篇论文以外,本书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艺术基本理论的概述。其中的《艺术本质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看艺术的本质》一文,是我于1984年年末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原文共约4万字,最初发表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六卷,篇幅大约只有原来的一半。(该论文未经删节的完整版,已收入上文提到的论文集《艺术生产论的视界与射程》。)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研究,包括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艺术思想与“艺术科学”观点的阐释,对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阐释,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分析当代艺术理论与现实的文章。第三部分主要是有关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些人物、思潮、问题的研究文章,其中既有对在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普列汉诺夫艺术学成就的研究论文,也有对在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起过很不好的负面影响的苏联早期庸俗社会学的艺术理论的分析与评述。最后部分选编了自己撰写的几篇有关当代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的书评,以及部分有关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词条。

这本论文集,以及另一本论文集《艺术生产论的视界与射程》的编成,对于自己而言,可视为一个阶段的学术小结;对于我们这一代学人而言,或可作为我们几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一个小小的记录。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选编这两部论文集,也可作为中国当代一位执著问道求学的艺术学人对马克思的纪念。

本文原载《文艺报》 2019年6月3日第3版,系《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正名》一书的"后记"。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