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布,去年中国大唐主动关停落后煤电产能208万千瓦,核准电源项目430.32万千瓦中清洁能源占94.91%,投产514.92万千瓦中清洁能源占52.03%;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占比接近95%;供电煤耗同比下降3.43克/千瓦时。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大唐火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装备率已实现三个100%,2018年圆满完成14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全集团公司累计超低排放机组达到224台、9247.5万千瓦,占比94.7%,容量占比居行业先进水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改造任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总量实现6.73万吨、9.25万吨和1.71万吨,较2017年分别下降19.5%、10.45%、13.8%,为国家污染物减排做出了有益贡献。
除此之外,大唐集团还在不断发展新能源,据大唐新能源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唐集团2018年累计完成发电量约1797.52万兆瓦时,较2017年同比增加17.49%。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约1768.98万兆瓦时,较2017年同比增加17.6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28.54万兆瓦时,较2017年同比增加9.62%。
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迈进
随着全球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非可再生能源补贴普遍削减,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并导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大幅度下降。2017年,美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仅1%,印度降低了20%,日本降低了16%,德国降低26%,而我国则保持了30%的增速,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众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发展。但是各国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政策体系、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千差万别,可再生能源应结合国情,以合理布局为前提,提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用能成本。
而我国的能源转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仍将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落地应用,以及在市场中的转化能力,为我国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如今,除大唐集团外,我国众多的传统能源企业也已经开始向新能源领域迈进。
2017年,中石油在国内天然气的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立方米,加快实现非常规对常规天然气的主动接替,重点建设西南、长庆、塔里木3大基地,打造勘探增储、常规持续上产、非常规加快上产、调峰保供、技术与管理创新5个支撑,按照保自产、调进口、强销售、拓终端、优储运的思路,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运作,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天然气业务发展。
另外,2017年,中石油首个光伏加油站试点项目选在临淄,光伏安装面积共113平方米,系统总装机容量6.24千瓦。一年来共发电9987度,收益率为13%。同样,中石化广东佛山石油首次在小塘水上加油船试点安装光伏发电,发电量达44KW/天,基本满足员工生活用电需求。
另一家传统能源巨头,中石化在2018年做了三年和十年规划,把能源转型作为重要方面。并于2018年8月在雄安成立了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布局新兴产业的投资,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石化总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地热、光伏、充电等领域。中石化成立投资公司,表明了在未来新兴领域做前期规划的决心。中石化不仅关注充电,还关注跟充电业务相关的新能源材料领域,比如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另外还有氢燃料电池领域和加氢站建设,中石化也正在布局或者尝试股权方面的探索。
今年将继续推进新能源发展
今年1月底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方面有数据称,截至2018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201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弃水、弃风、弃光状况明显缓解。截至2018年底,全国水电装机3.52亿千瓦、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7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5%,12.4%,34%和20.7%;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7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6.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风电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光伏发电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2019年,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项目建设,全面推行风电、光伏电站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新机制,结合电力改革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扩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清洁供暖等终端利用,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杨萌)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