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泽东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围绕如何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注意改进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等观点,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文献,对我们今天学习践行习近平新闻思想,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途经晋绥边区时,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分社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围绕无产阶级党报如何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展开,是一篇标志着我党对无产阶级党报性质、作用、任务、文风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
通过报纸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
在谈话中,毛泽东指出了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使命,“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从而让广大群众了解、知晓,进而认同、拥护与支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毛泽东认为,党的方针政策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通过报纸让群众认识到党的政策和自身利益的一致性,从而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是党报宣传的应有职责。由此出发,他指出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不仅要让领导干部知道,还要让广大群众知道,因此,要通过党的报纸或刊物进行实事求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他还针对群众不了解土改政策这一情形,指出报纸、电台都应当发表、广播这一政策,以便让群众了解、知悉这一政策。他认为只要群众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就会“齐心来做”,就能够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贯彻好。他还用打仗作比喻,指出要打胜仗,不光干部要齐心,战士也需要齐心。“陕北的部队经过整训诉苦以后,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明了了为什么打仗,怎样打法,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
然而,并非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认识到了通过报纸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就认为党的政策只要党的领导人知道就行,不需要让群众知道。毛泽东批评了这一错误认识,他严肃指出这“是我们的有些工作不能做好的基本原因之一”。他认为,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天天做群众工作,天天讲群众路线,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反对只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实际上,有些同志不懂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至于“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他反问道:“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能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他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而办报纸就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办法之一,“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
既然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那么,在办报过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概括说来,就是通过报纸宣传,“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具体而言,毛泽东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在这方面,毛泽东特别强调办报要认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他举了一个小例子,说报上经常有错别字,如果采取群众路线的方式,发现了错别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门就如何消灭错别字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错别字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他还特别指出,“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
第二,要“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毛泽东认为这也是党的工作犯不犯错误的根本界限。他指出,当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而当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就会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其结果必然失败。他还特别强调,“我们的报纸要好好地宣传这些观点,使大家都能明白”。
第三,“向群众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的源泉,因此,“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向群众学习,既可以采取“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多听多看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工夫研究这些材料”的方式。这样就会慢慢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慢慢使自己的实际知识丰富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也才能够把报纸工作做好,能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
改进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由此出发,他认为报纸必须改进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毛泽东以《晋绥日报》为例,分析了它在加强党和群众联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他指出《晋绥日报》在1947年6月的地委书记会议以后,“内容丰富,尖锐泼辣,有朝气,反映了伟大的群众斗争,为群众讲了话,我很愿意看它”。毛泽东所说是指《晋绥日报》发起的解放区新闻战线的反“客里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晋绥日报》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员“勇敢地严格地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对自己采写的报道失实之处作自我检查与批评,并提出把肃清“客里空”与检查端正领导作风结合起来。毛泽东认为,这一时期《晋绥日报》有很大进步,因为报道内容“充分地反映了群众运动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群众很容易接受。
但是,1948年1月之后,《晋绥日报》“却有点泄气的样子,不够明确,不够泼辣,材料也少了,使人不大想看”。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晋绥日报》在反“客里空”运动的同时,又发生了“左”的错误倾向,片面强调“走贫雇农路线”,导致报道中出现了说大话、说空话、说瞎话的现象,不能真实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也造成了广大群众对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隔膜。幸运的是,这一情形被党中央迅速察觉而得到纠正。对此,毛泽东指出,“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但也有缺点”,现在作一次全面的总结,“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要改进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关键在于对于党的工作,对于群众的事业,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毛泽东指出:“有的人把过去的工作看得毫无成绩,认为完全错了。这是不对的。这些人没有看到,党领导了那么多的农民得到土地,打倒了封建主义,整顿了党的组织,改进了干部的作风,现在又纠正了‘左’的偏向,教育了干部和群众。这不是很大的成绩吗?”他指出,我党过去发生“左”的倾向,主要是因为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难免犯错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要有一个过程”;“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大家是不会知道的”。这也反映出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分析问题的立场。
要改进报纸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还必须改进文风。毛泽东指出,要提倡“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办报风格,拉近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他认为,这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报纸风格,是革命战争年代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他希望《晋绥日报》保持过去的优点,努力做到尖锐、泼辣、鲜明、认真。他强调指出,“要教育人民认识真理,要动员人民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就需要这种战斗的风格”。
毛泽东的这篇谈话已经过去70年了,今天重温这篇谈话,我们依然能深切感受到它所蕴含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这对我们今天学习践行习近平新闻思想,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