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因此,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全面阐释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与思想价值,并深刻理解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维度。
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认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从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维度来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立依赖于文化教育和思想宣传,二者都必须融入社会公共领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中,才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教育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的交融,首先要确立文化自信的主体性维度,才能够在文化话语权的构建中形成文化共识与文化认同,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从根本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现实层面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及其发展趋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一方面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构建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一精神家园既能够为当代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更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提供坚强的文化后盾。另一方面则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为现实目标,代表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继承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并明确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从哲学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核,树立价值观的自信,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才能够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才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合,才能够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也才能够为文化自信提供基本价值理念的方向指引。
同时,文化自信能够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并能够为价值观自信提供思想的元素和文化的载体。因为任何民族国家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都是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积淀中形成,而且深层次地潜藏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社会规则秩序之中。如古人所言“文以载道”和“以文化人”,“文”与“道”的关系就类似于文化传统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总是由特定的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发展和创新转化;而“以文化人”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文化形式,通过对人民群众的人文教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与实践遵循。
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观要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和社会实践的“最大公约数”,就必须通过特定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与认知,并成为大众的道德规范和实践法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发挥着思想源泉的作用,同时发挥着创新转换的功能,如中国文化传统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就转化为和谐、公正、诚信等时代性的价值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晶,其中也有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这些外来文化元素以其深刻的影响力逐渐与中国人的思想和实践融为一体。
因此,在中西方价值理念和文化思想不断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文化自信能够为价值观自信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并凝聚更多的社会共识,让社会各个阶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形成更加内在的认同。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当自身的文化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以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方式展现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时,它的价值理念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与认同,也就能够团结更多的人融入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之中。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文化强国的新时代,更需要通过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必然能够充分展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而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功能。
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不是单向度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就能够完成,必须经过持续性的文化思想的积淀、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对自身特色性和先进性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构建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和表现力的文化标志和文化范畴,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潮流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就需要我们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构建优良的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文化传播体系,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在国际舞台中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让世界各族人民理解并认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文化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价值维度。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要能够获得其他文化的尊重,能够以平等的方式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必须要构建起自身独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并且构建自身独特的文化话语体系,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发展潮流中,与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互鉴共存,从而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独特而美丽的文明浪花。
(作者:梅景辉,系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