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jzk list 0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时间:2017-11-0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袁金辉 Ljzk list 0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的急速推进引起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乃至乡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如何破解乡村发展的难题,已经影响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我国乡村振兴,具体实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完善乡村组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政权的建立,我国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为此,必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转变管治思维,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体系,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理想的状态是,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基层政权机关,在涉及全乡镇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村组织协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在物质等方面提供援助,但不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

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要在近些年各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建议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

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实现乡村治理善治的目标,就必须把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为此,要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壮大乡村产业

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我国各地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同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农业投资预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集体经济往往也比较很好。比如,贵州塘约道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集体经济,推动老百姓抱团取暖,形成了“村社合一”的新发展模式。

复兴乡村文化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亟待通过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

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同时也不断加强其他农村文化供给,比如举办农民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以及乡村地区节庆活动等,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

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当下乡村仪式文化缺场、乡风民俗衰落都是乡村文化建设短板的重要体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体育娱乐而忽视文化道德建设的问题。为此,要直面中国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强化乡村社会规范。

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尤其是文化教育行业人士选择乡居生活,可以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垃圾是不卫生、不文明的标志,也是农村环境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乡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建设乡村振兴队伍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

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必须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同时,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培养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

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乡村干部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一方面,要加强村组干部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要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