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引领下,珠海横琴新区正努力践行绿色城市发展理念。作为该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国家电投集团总投资120亿元的多联供燃气能源站示范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该项目是横琴建设“生态岛”和打造国家低碳城(镇)试点项目的重要能源依托,将向横琴全岛提供电、冷、热、汽等综合能源产品,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能源项目。
那么,横琴的区域能源项目能为我国区域能源发展提供哪些借鉴?近日,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城市区域能源系统运营推广研讨会”期间,记者探访了上述项目,籍此机会对国内区域能源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文丨仝晓波
中国能源报记者
致力实现可复制、可推广
区域能源系统是根据某区域内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优化配置传统化石能源与各种新能源,同时结合余热利用、热泵、储能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低品位能源,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为城市终端用户提供冷、热、电等产品的能源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城市区域用能的低碳与高能效。这对当前能耗高、环境压力大,亟须谋求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横琴区域能源项目,首期将建设1、3、7、10号4个冷站
“横琴区域供冷供热项目很有示范和借鉴意义。”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巡视员孙耀唯在参观项目时评价说。也有专家在参观项目后表示,多能互补与“互联网+”智慧能源是现代区域能源系统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横琴多联供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项目正符合此发展趋势。
“致力于项目的可复制、可推广是我们的目标。”国家电投集团珠海横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震林说。而基于对项目的综合考量,在研讨会期间,横琴区域能源项目被列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推出的首个“中国区域能源示范项目”。
项目将建造国内最长地下供冷(热)管网
据侯震林介绍,横琴能源站项目以1座燃气电厂、9座集中制冷站(远期将再增设6—8个)为基础,开展光伏、电制冷、电厂余热、水蓄冷和冰蓄冷等多能互补、互联网技术集成优化的综合能源供应开发与服务,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构建了可视化、易管理、易统计的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体系,可使天然气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达到73%,从全生命周期的高能效助力横琴新区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截至今年8月,项目已共发展用户80家,2017年总冷量需求达到20万冷吨时。
对比单独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该区域供冷供热项目一期四个冷站预计每年可为横琴生态岛节约4亿度用于冷源电制冷的耗电量,可减少使用约18万吨标准煤,并减少约48万吨CO2与约1500吨SO2的排放。
尤可关注的是,该项目采用“基础设施配套费用+计量冷费”的两部制价格体制实施节能管理,有效弥补了前期负荷低的影响。“两部制的价格体制可为行业提供降低投资风险、降低能耗和供热供冷成本的示范效应。”侯震林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一期项目3号站已于2016年5月投产运行,该价格机制保证了项目运营前期在目前的能源价格水平、没有获得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当年实现盈亏平衡。基于现有项目财务评价,2019年一期四个冷站全部投入运行后,预计2023年收入可超过2.5亿元,可实现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能源
纵观全球,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城市应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记者从研讨会获悉,当今全球城市面积虽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人口却占到世界总人口54%、GDP占全球总量8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负责人蒋南青说:“与之相对应,城市的能耗占到全球的70%。其中,城市中供热、供冷及热水供应用能占到建筑能耗的60%。”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资源储备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名誉主任许文发介绍,目前,世界平均每百万美元GDP耗能约为2.49吨油当量,我国却高达7.18吨油当量。从能源利用效率上看,我国只有约36.81%,世界平均水平为50.32%,印度也有39%,丹麦更是高达72%。
记者了解到,正是得益于区域能源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丹麦成为全球能效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丹麦正致力于实现到2050年全国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零碳目标。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主任赵建成认为,中国要实现近远期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满足GDP增长相伴随的能源增长需求,建筑与工业用能主要的技术措施有:提高能效、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以及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而区域能源技术路线可以很好践行这三个要素。
横琴区域能源供冷供热项目已投产的3号能源站
“区域能源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这一观点正逐渐得到全球共识。多位专家一致认为,“现代化区域能源体系将是降低能源需求的关键,是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后一公里路、实现城市能源高效转换供应的最有效途径。”“到2050年,区域能源体系转型将可贡献全球减排目标的60%,节省一次能源消耗达50%。”许文发在会上援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和经济司长丽嘉·诺娜的话说。
中国区域能源发展迎战略机遇期
区域能源在我国已有10余年发展历程,近年来,发展提速。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区域能源项目超过400个,有近百家从事区域能源投资运营的企业。
横琴项目之外,广州大学城能源站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项目至今已运行13年。该项目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年供热20多万吉焦,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78%。
此外,据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胡永锋介绍,截至2016年底,仅华电集团就已投产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964.5兆瓦,并建成上海莘庄工业区区域能源系统、上海科技大学区域能源系统、迪士尼旅游度假区区域能源系统等20余个区域式能源站,已投产项目综合能源利用率可达85%以上,相对节能率20%以上。
随着国内区域能源发展政策引导逐步明朗,各个项目初见成效,并正在取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业内普遍认为,区域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发展已迎来战略机遇期。
据孙耀唯介绍,目前我国已推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首批试点23家,“互联网+智慧能源”首批试点55家。“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区域能源更强调产城一体、以城促产,区域能源与城市、小区、大型工商业项目的整体规划、有机组合和统一运作,更有利于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而结合我国资源禀赋,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围绕区域能源发展创造出的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他说。
标准缺失制约快速发展
“区域能源供应项目具有市政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属性,对法定规划具有依赖性,只有区域能源规划纳入到法定规划体系之中,才能使区域能源供应项目落地,在区域内实现节能、高效、减排、低碳的社会效益。”赵建成说。
除此之外,纵观当前发展状况,区域能源的系统标准在国内尚为空白,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制约了项目的快速推广。因此,业内专家呼吁,国内急需制订、规范区域能源发展的行业标准。
广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滕林建议:“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都需要行业标准来指导,缺乏行业标准,将限制行业发展水平,也难吸引大规模资金的进入。”
可喜的是,走在区域能源项目实践前列的公司的行业组织已经行动起来。
国家电投集团在规范项目发展、促进标准制订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据侯震林介绍,为实现区域能源系统的生产信息管理、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化,珠海横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已组织研究编制了国内首套区域供冷系统KKS编码规划。目前该公司正与国家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建设标准的编制,还联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区域供冷设计规范的编制,并联合上海工程公司合作编制区域供冷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标准的编制。
记者获悉,近期,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也已启动了《区域能源系统评价及标准体系》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该标准体系包括区域能源规划设计标准、建设标准、投资运营及系统能效标准、技术路线和经济评价标准、节能减排核算标准与系统评价体制6项主要内容。
而根据《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该专委会还启动实施了绿色供应链试点,欲开展绿色供应链操作模式、平台建设等工作的探索、创新。在本次大会上,有20余家企业入围了专委会推荐的2017—2018区域能源全产业链绿色供应商目录。另有9家企业入围了专委会认证的“A级”区域能源投资企业。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