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能源领域好消息频传。
神华国电重组传闻终落地,成为能源行业焦点事件,舆论认为该起重组案例将开启电企重组序幕,其他几大发电集团的重组料将加速。石油行业去年历经的业绩滑坡后,今年上半年取得靓丽成绩,提振了公众信心。发改委全面推进跨省跨区输电价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又迈一步。此外,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天然气消费增速回升,助推清洁能源将成为新增能源主体,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梳理8月能源行业十大话题、能源领域精彩言论、热门能源企业以及新近出台的能源行业新规新政,解读当前能源舆情热点。
文 | 徐丽萍 刘亚婷(实习)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数读能源
8月能源行业媒体报道高频词示意图
从媒体报道中的高频词可以看出,本月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回升、发改委全面推进跨省跨区输电价改革、16部委联合发文剑指煤电过剩等关注度较高。
行业热点事件传播解析
行业热点事件解析
16部委联合发文剑指煤电产能过剩
煤电重组大幕开启
8月28日,国资委宣布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等16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严控煤电产能扩张。
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发布2020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全国仅湖南、海南两省的2020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结果为绿色,河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四省的风险预警等级为橙色,其余24个省(区、市)的风险预警为红色。可见,煤电过剩风险居高不下,亟待去产能。
专家认为国电和神华合并属于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也是对产业链上战略伙伴的利益整合,这是央企内部处理关联产业关系的创新模式,值得尝试。《人民日报》、《证券日报》、《新京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认为,国企重组整合是在当前形势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决策,所带来的改革红利也将逐步释放。《证券日报》指出,央企交出漂亮“半年报”,首先得益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新动能的培育,这对央企上半年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一个强大支撑。而在这过程中,央企集团之间的重组、产业之间的联合合作,也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
由于煤炭电力原本是上下游关系,但是电力价格由国家调控,煤炭价格相对自由,无法联动的价格矛盾让电力企业压力重重,同时煤炭企业间容易陷入价格之争,造成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媒体等指出,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这两大巨头的联合重组将打通产业链障碍,形成优势互补的全产业链竞争格局,缓解煤电矛盾,将消除煤炭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在协同管理下更有利于“去产能”这一目标的推进。
其次,两大企业重组将形成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在国际上具有更高议价能力和竞争力。同时有分析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重组后的大企业能够更好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媒体预测,两大企业的重组打破了行业格局,将在能源产业引发新一轮煤电企业合并热潮。
针对“两大企业合并后可能带来垄断”的担忧,有专家分析,目前国内五家发电集团保持竞争局面,短期内不会因为“神电”出现造成垄断,但“一家独大”的风险依然潜在,还需保持警惕。另有分析表示,神华与国电两家企业原本独立的运输线将面临整合,由于供需关系调整,会对沿海运输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
中央企业重组有序推进,相比数量“下降”质量“提升”是终极目标,因而重组的内涵和实效是重要考量。国企改革成败关键在于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之间的分寸把握十分关键,否则很容易演变成计划思维和行政手段。
“神电联姻”将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高潮,新的合并重组有望继续出现。在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要对保障市场良性竞争、企业管理平稳过渡、切实实现平稳过渡等事项时刻保持密切关注,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避免出现改革“后遗症”。
明确时间表 发改委力推跨省跨区输电价改革
距发改委宣布省级电网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全面完成不到一个月,改革又有新进展: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简称《通知》),决定在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核定工作,促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
《通知》指出,要加快华北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核定工作,在完成华北区域电网输配电成本监审基础上,于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华北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核定工作。此外,全面推进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改革工作。在华北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改革试点基础上,组织开展华东、华中、东北、西北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核定工作,于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核定工作。
自2015年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提速”一词经常与电改同时见诸报端,可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对“实效”与“时效”的追求。在接下来的跨省跨区和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改革中,政策延续了这一风格,为改革进展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业内专家多就时间表“完成难易程度”发表看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跨省跨区和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改革整体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此前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工作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能源决策支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郑厚清的研究提出,跨省跨区电价存在较多问题,如:分层分段累加方式,对于经过多个网省公司的交易,累加的输电价和受端落地价往往较高,影响交易的实现。同时,双边协商的交易,由于缺乏形成市场价格的环境、缺乏有效的价格协商方法,在送、输和受电等环节价格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影响交易价格的确定和交易的达成。另外,单笔输电费用较高,不利于扩大电力交易;价格机制与体系也不完善、不统一,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热门企业聚焦
神华、国电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能源巨无霸”终问世
8月28日,国资委网站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能投”)。神华集团更名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吸收合并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神华国电重组事件舆情热度迅速蹿升,当日信息传播量即过千篇。由于前期信息释放较充分,舆论对正式信息的公布并不意外,“尘埃落定”、“靴子落地”成为典型评论,媒体对神华国电重组普遍表示看好。从传播渠道来看,《人民日报》、央视、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网、《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四大主流门户网站财经频道,以及各主流财经媒体迅速跟进报道,路透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外媒也纷纷发文关注此事。
酝酿近3个月的重组传闻终于落地,媒体纷纷对这个“能源巨无霸”的诞生进行解读。据报道,合并后的“国能投”资产将达1.8万亿,装机规模达2.2亿千瓦,将是最大的发电企业。彭博新能源财经称,合并后的新公司有望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排名第一的电力公司。也有媒体指出,虽然神华国电重组合并之后资产总额超过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华能,但与国家电网和中石化比起来量级上还有些差距。
舆论对于神华国电重组一直持正向预期,认为煤炭巨头神华和电力巨头国电各具优势,通过整合可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
不同于国内媒体对于重组事件的普遍看好,外媒方面,路透中文网刊文指出,神华将优先供应国电的冬季用煤,或影响其他火电公司采购。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则对政府打造规模更大的国企干预市场有所指责。
“三桶油”中期业绩出炉 经营效益均大幅提升 提振舆论信心
“三桶油”中期业绩出炉,相比去年同期经营效益均大幅提升,受到媒体关注与肯定。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6.7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21.45亿元;中石化实现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40.1%;中海油相比同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62.5亿元。数据显示,三大石油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达560亿元,相当于日赚3.1亿元。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上半年三大石油公司业绩好转,一方面是因为油价与去年同比有所上涨;另一方面是国内油气需求有所增加。我国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煤改气”的快速推进为石油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此外,石油公司持续加强改革创新和降本增效,也有明显助益。
除了聚焦与去年同期业绩的对比,也有多家媒体关注“三桶油”之间的差距。对于中石化的利润远远超过另外两家的原因,有媒体分析是得益于中石化的一体化优势,受低油价影响较小。有媒体总结出三家公司各自的亮点:中石化营收及净利润规模最高,中石油净利润增速最高,中海油扭亏为盈。
首例直供电垄断案 大唐、国电等被罚7338万
8月3日,首例直供电价格垄断协议案查处结果出炉。发改委依法共计开出了7338万元的罚单。其中,23家山西省火电企业被罚7288万元,作为垄断行为组织者的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被顶格处以50万元罚金。这23家火电企业包括大唐、国电、华能、华电4家央企发电集团山西公司,漳泽电力、格盟能源、晋能电力、西山煤电4家省属发电集团也名列其中。
作为电力行业首例关涉反垄断、去产能的处罚,该事件8月3日经央视《东方时空》报道后,《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央级媒体,《经济参考报》、《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和《中国经济导报》等财经媒体纷纷报道解读,引发舆论重点关注。
有专家表示,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始的时间还不是太长,企业就形成类似的价格同盟,这是典型的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不利于之后整体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遏制的话,今后就会扰乱正常的电力市场交易秩序。
精彩言论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
现在我们的天然气供应只能满足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需求,还有三分之二的市场需要我们去开拓。(在8月19日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表示)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
2013-2016年,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5.4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14.6%,成为建国以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3+1”要素是电源、电网、负荷和市场机制。力争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提高系统平衡能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在2017第七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上表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文荣:
近年来,中石油集团大力推动业务重组,压缩法人实体,尤其是通过中油工程、中油资本等重组上市,已完成了大多数子企业的改制。(中石油提出集团及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要于2017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建生:
我们最重要的诉求不是投资欣克利角C,而是通过控股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把华龙一号技术带到英国。英国核电项目将把中国资本、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经验、中国服务全面带出去,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
我国炼油行业总体过剩,发展煤制油是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目前处于示范阶段,在当前的油价下,不宜大发展,要适度发展。(在8月8日举行的首个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现场调研会上表示)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