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智库研究
Ljzk list 001

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时间:2023-12-07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Ljzk list 02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新征程上,教师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拓展教师教育发展路径,不断为教育强国提供更多更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用教育家精神引领培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等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为新征程上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教育家精神指明优秀教师应当具有的精神境界和育人情怀,回答了新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的重大认识问题,是教师教育未来的行动方向。

精神引领方向。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具体目标,明确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优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把培育教育家精神作为改进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贯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教育者涵养“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增强成为强国之师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推进教育家精神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要紧扣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持续深化教师教育培养规律认识,以系统观念大力推进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改革,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提供重要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优化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设置,引导教师树立育人崇高使命。结合教师教育育人目标和专业特点,开展好“四史”教育,探索思政教育情境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元素发掘和课程群建设,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精品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二是系统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培育体系。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开展师德师风培育体系探索,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师德养成教育。明确师德师风在教师素养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基础标准体系,健全师德师风课程标准。开展师德师风实践养成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加强师德师风社会舆论引导,广泛开展优秀教师选树活动,发挥好榜样育人作用。

三是努力建设教师教育“一流”学科体系。坚持以高质量科研支撑高质量学科建设,做好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专业化研究,推进教师教育学科高水平发展。适应教育强国需要,结合教育家精神,适时改进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大纲,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教师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勇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加快新兴学科教师人才培养。

四是持续优化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专业教材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地位,融合中外教师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成果,汲取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精华,及时推进专业教材更新,增强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共性与特点,加强“大—中—小”师范教育教材体系化建设,探索师德师风培育标准教材建设。

五是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用好教师考核评价指挥棒,科学设置教师教育学科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突出教师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效的评价考核,激发专职教师育人动力。开展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把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育人成效作为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不断增强教师教学创新活力。

创新教师教育培养路径

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新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教师教育的规律,在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培养体系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搭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平台,推动教师教育协同发展,不断创新教师教育培养路径。

一是推动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育人格局。加强师范院校之间、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之间、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多元合作关系的制度化探索。推动地方教师人才培养资源战略调整,深化多元主体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优化师范生的“质”和“量”供给,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研修的一体化探索。促进大学与地方教育发展合作,持续推进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拓展师范生学习教育渠道与未来就业空间。

二是持续拓展教师教育数字化新路径。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升级换代进入快车道。推动数字技术和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学习、教学、管理和服务数字化,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建设教师教育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拓展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路径。

三是提升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提升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教师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教师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支持师范类学生开展跨国交流学习。引进国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在交流互鉴中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教师人才。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