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jzk list 001

准确理解和把握乡村建设行动

时间:2022-12-0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Ljzk list 020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乡村建设行动的“建设”含义是广泛的,既涉及乡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也包括乡村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软件建设。“行动”意义也是独特的,主要体现在各类机制和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实落细落地方面。全国各地在全面准确理解乡村建设行动的内涵外延的基础上,需结合当地实际探索符合城乡互动规律的乡村建设路径。

乡村建设行动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乡村建设行动的多重关系既体现了城乡互动发展和乡村内在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价值取向、规律指向、需求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遵循。

城乡资源配置关系。乡村建设的内在目标,是补齐乡村短板,增进农民福祉,提升乡村价值功能。乡村建设行动的场域发生在乡村,实质是政府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向乡村的延伸。在此背景下,城乡一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要素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则是前置要件。因此,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关键在城乡融合,城乡两端协调发力。乡村建设行动也是通过城乡良性循环反馈机制的形成,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和非农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价值外溢与乡村价值同步提升,巩固乡村“基本盘”和“基本面”地位。

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在公共领域,乡村建设的主导方式和主体力量是政府财政投入。广义而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社会资本参与生产领域的乡村建设活动,其基础性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社会资本入乡,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发挥作用有空间。一方面,社会资本触角延伸到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形成资本与农民之间的价值连接和利益共享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万企帮万村”活动,企业家带资本、资本带各类要素的方式投入乡村建设之中,形成鱼水交融的农商关系。同时,社会资本还可通过慈善活动捐款参与乡村公益建设,或者在公共领域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交界面上参与乡村建设政府采购活动,以混和合作模式共同推进乡村建设。总之,社会资本投资是对公共资源投入乡村建设的必要补充,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

当前与未来的关系。乡村建设重在当前,而真正的落脚点在未来。一方面,变动社会中的乡村建设有很多是慢变量,不可一蹴而就,城乡关系结构与乡村内在结构变化决定乡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另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农村人口去留、未来人地关系结构变化等重要变量,在城乡禀赋结构关系的独特变化中,走中国特色渐进演化的乡村建设之路。

普惠性、基础性与兜底性的关系。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和共享水平。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考虑到乡村区域稀疏状况的变化趋势,需要疏密有度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现代要素入乡与乡村融合的关系中,体现乡村建设全面系统性、阶段层次性、地域差异性。二是乡村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和文化惯例,注重城乡文化要素差异性,体现绿色、低碳、自然特点。三是避免用城市建设思维规划乡村建设,在理念上要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形式与内涵的关系、绿色发展与传统村落的关系,让传统村落的美,留住乡愁乡恋乡景。

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路径

乡村建设要按照巩固、提升、扩展的路径加以推进,巩固前期与乡村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按新的需求标准进行功能提升,同时按乡村建设新需求扩展其建设范围,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绩效。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框架下规划乡村建设行动。在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中,需要提高“多规合一”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平。规划中,不仅要关注城乡经济版图圈层关系以及城乡人地密度比例关系的合理化,注意各类乡村建设项目的统合关系,还要确定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注重耕地红线保护与建设规划调整中的城乡空间布局。同时,在城乡空间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镇村发展规划和村庄小规划,重点是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宅基地确权登记等基础工作,分类归并调控利用镇村内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用地问题。此外,还要处理好城乡大规划和乡村小规划的全域网络关系,协调设计乡村土地规划与综合建设规划,在规划的层面避免重复性建设,避免无效投资。

结合区域特点构建乡村建设的梯次网络。乡村建设不仅是村庄的建设,还包括县乡两级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联通。一是形成上至集镇下达自然村庄的网络建设体系,以及县乡村梯级架构关系。二是要抓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乡镇龙头建设,落脚点是具有乡村特色的自然村落,从乡村治理和乡村基础网络层面上抓好行政村级层次的相关建设。

在治理与互动中找准重点方向推进及优化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治理与优化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生产条件改善仍然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在美丽乡村、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巩固升级,并向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和设施农业方面扩展延伸。一是将硬件建设的范围扩大至原始村庄之中,重点是基本农田生产条件的改造,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将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向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区域延伸。二是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均要列入乡村建设的大类之中加以推进。三是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营模式的新需求,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率,同时促进和完善基于产权变革的治理互动机制。

着眼乡村形态变化从总体上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建设既要在尊重农民流动规律,跟着农民需求走,在农民选择和未来趋向中寻求乡村建设的真实需求,也要在城乡双向流动关系中,形成农民进城与资本下乡间的切换机制。一是针对不同村庄的“空心化”趋势,在不搞大拆大建的前提下,要顺其自然演变,对这类村庄不搞无效投资建设。二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城乡双向流动关系中,要处理好原住农民、未来农民和未来村庄的关系。

因时因地分片分类分阶段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是行动不是运动,需要把握好乡村变迁的“快”“慢”关系。既要克服冒进激进思想,又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推进。一是在城市圈层叠加的涟漪效应下,会出现不同的乡村圈层,原始乡村差异也会因城市半径关系,在城市辐射带动影响下呈现新的差异。二是综合考虑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差异,以及地理区域和人口代际流动差异对不同地域乡村发展走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和确定重点片区和一般片区等类型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同时,也要关注乡村内一二三产业权重关系对未来村落分布趋势的影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 2017 HEILONGJIA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